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手艺人的匠心:他在老街市场做了60年春卷皮

http://www.mwnews.cn  2017-04-07 11:53:53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记者 林颖 文/图

  春天的夜还酣睡着,76岁的郑醒云和妻子王云珍早已在马尾街菜市场忙活开了。郑醒云做手工春卷皮已经60年,与吆喝卖菜的商贩不同,郑醒云的摊位偏僻又安静。可就算是这般偏僻,他的摊位上依然人来人往。当一个个吃客慕名而来将春卷皮带回家时,郑醒云和老伴儿的心里便像尝了蜜似的甜。

  郑醒云是个“老马尾”,家住马尾镇进步里。十几岁起,郑醒云就接过父亲的“班”,开始卖起手工春卷皮。每天,他都要穿过窄窄的街道,走过马尾造船厂前的马路,来到菜市场,开始一天的生计。从青丝到白发,从脚步轻盈到步履蹒跚,郑醒云日复一日地过,直到他把日子过得简单且平淡。

  郑醒云的摊子不大,就两张一米长的桌子,一边摆着炉灶和两块圆形铁板,一边是韭菜、豆芽、卤豆腐块儿和电子秤。待铁板烤热后,手工制作春饼皮也开始了。早已学会这手艺的王云珍熟练地从脸盆里捞起一团面糊,在铁板上转上一圈,即将面糊提起,就在此时铁板上留着的面浆正由稀糊变成软韧的一张薄薄的春卷皮,就像变魔术一般,而每做成一张春卷皮前后不过三十秒钟的功夫。王云珍徒手把薄如宣纸的春卷皮从铁板上“撕开”,“没经过长时间练习,手指就会被铁板烫伤。我老伴儿已经出师了。”一旁的郑醒云笑着夸赞道。

  年纪渐渐大了,老伴儿王云珍便不让郑醒云做春卷皮,因为需要长时间站着,今年66岁的王云珍“怕老伴儿累”。但夫妻俩依旧互相扶持,分工合作。前一晚,郑醒云用做线面的面粉,调和上一定比例的水,像做油面筋一样,不停地在盆里来回地均匀搅拌,直至盆里的面浆变得又稀又黏。“这一个工序很关键,决定了春卷皮做出来是否薄且劲道。”

  与郑醒云攀谈时,不时有老顾客前来买春卷皮。“老郑,我订三十斤,下午来拿!”一位顾客匆忙来,又匆忙走。一旁正吃着早餐的王云珍心领神会,于是加快了吃面的速度。“刚从国外回来,儿子吵着要吃这口。”不一会儿,华侨林建国来到摊前,熟练地拿起一摞春卷皮装进袋子里。“我常年在外‘走船’,经常惦记起郑叔家的春卷,这不,昨天刚回来今天就来买了。”

  生意好的时候,郑醒云的摊前能排起长长的队伍,一天要做几百斤。夫妻俩从早做到晚,一天睡不过4个小时。于是,夫妻俩也吵架。“我怕她累,说不来摆摊做春卷皮了,她就跟我急,说子女都有自己的生活,在我们还能动手时就自给自足养活自己。”郑醒云说罢又眯眼笑着,一旁的王云珍嗔笑着不说话。虽然供不应求,但郑醒云却一直坚持着不提价,一斤8块钱卖到现在。

  郑醒云的手艺传自父亲。“父亲以前在马尾复制品厂做学徒,做线面、碱面、饼都不在话下。他的绝活是做棋形面,整个马尾只有他会做。近两厘米宽的面能拉到7、8米长,劲道且不会断,长长的面卷起来盘成象棋的模样。那时候,不少船政的海军都来买,因为这样的面也适合病人和孩子吃,马限山上的圣教医院每天都会来订购。”

  许是回忆起父亲匠人似的手艺,郑醒云像个孩子笑着,但转头又笑得略有苦涩:“可惜啊,棋形面没能传到我这一辈。做棋形面很考验耐心和手艺,我们四个兄弟都没有学会,父亲就把这手艺‘带走了’,再也吃不到了……”

  郑醒云遗憾了一辈子,他不想给后人再留遗憾。子女有工作单位不想摆摊经营,他便把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菜市场里愿意学习的人。“也不知道我能做几年了,我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怕的只是马尾人吃不到这正宗地道的春卷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