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红光村:贺寿的喜钱成了“女儿书院”

http://www.mwnews.cn  2017-09-19 22:53:18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本报记者 林颖 文/图

  在琅岐镇红光村,由村民集资建成的红光公园已然成为了大家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公园内,一座农家书屋被村民叫做“女儿书院”,这座已经伫立了13年之久的书院,被全村奉为孝老爱亲、移风易俗的“典型”。

  9月19日,记者来到红光村,“女儿书院”门口树立着一块《女子献建书院碑记》,记录着书院的“前世今生”。老书记陈奋梓是“女儿书院”的发起人,他的女儿也是捐献的其中一人。

  “13年前,红光公园动建,得到了全村人的支持。  ”按照规划,村内得配备一座农家书屋。“但是集资已经过一轮,书院建设的资金从哪里来?”陈奋梓告诉记者,村民代表大会上,有村民代表提出,女儿虽是嫁出,但生于斯长于斯,她们不少人都对红光村有感情。“这些孝顺女儿归宁时,经常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遇到父母寿辰更是要花不少钱,何不把这些钱用在更合适的地方?”红光村是琅岐岛上的书画村,曾走出陈奋武等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村里每家每户都有孩童学习书法,而一座农家书屋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村民的提议,得到了一致同意,让村民感动的是,时年90多岁的陈苜莉老人带头捐献了10300元,在她之后,共有61名女儿前来捐资,“原本只需要十多万元,没想到后来还多出了数额,我们就把这笔钱用来购买图书和农家书屋的维护。”“女儿书院”的故事广为流传,村民陈奋梐为此写下了《女子献建书院碑记》,“……女备集资捐建书院,以期士先器识,俾家园人文环境益成其美,斯之善举,以褒厚德。”

  在红光村,移风易俗、孝老爱亲早已有了传统。该村村委会主任陈要武告诉记者,红光村虽然华侨多,但大家都能秉承节俭的传统美德,就算是归国华侨家中的红白喜事,也都不铺张操办。

  65岁的陈庸坚对此颇有感触,“我年轻时,村里还有些许陋习,尤其是红白喜事,大家攀比的是谁花钱多,排场大,最多的时候会宴请100多桌,有时候一场喜事办下来要花20多万,现在能节省近一半。大家嘴上不服输,其实心里也不喜欢这样铺张浪费。”后来,红光村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尊老敬老和厚养薄葬,村民的道德素养明显提高。

  风气变了,大家也改变了攀比心态,现在丧事从简的意识已深入人心,喜事新办也成为了时尚,村民心中树立起了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的新观念。红光村还将村里的“红光娱乐园”作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既让利于民,又能起到村民之间的监督作用,各家如何做到移风易俗大家都看在眼里,能因此遏制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