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母亲们的“故事”

http://www.mwnews.cn  2014-05-08 09:00:44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核心阅读:当我们渐渐长大,已不再需要母亲搀扶时,才发现母亲背影已变得衰老,憔悴已布满双眼。偶尔翻看旧照片,看中母亲老去的容颜,心中不免泛出一丝苍凉与愧疚。闭上眼睛想想,母亲用母爱温暖着我们,而她们也用善良感染着我们。在母亲节到来之际,选取了三位主人公讲述“母亲的故事”……

  孝道的传承

  母亲节即将到来,刚刚毕业不久的小林忙活着为母亲准备礼物。从小耳濡目染母亲及其姐弟对外婆的孝敬,小林看在眼里,也渐渐传承了母亲的孝心。“每年母亲节,外婆就像成为一个收礼物专业户,而且全家人也会在这一天相聚在外婆家中,享受一家人的幸福,节假日基本上不会让外婆落单。每年家里亲戚都会轮流带外婆出去走走,现在外婆去过的地方都比我多。他们不太会从口头上表达爱,一切都用行动证明。”对她来说,送礼物并不能简单代表对母亲的爱,礼物就像是家族里孝道的传承。在母亲节当天,陪着父母似乎成为了他们家族里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而长辈的孝敬成为她言传身教的模板。

  最让小林感动的地方是二十多年来,母亲一直在帮助一个阿姨。这位阿姨曾经在小林家中当个一个星期的保姆,在小林记忆中,她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农村妇女。“当时妈妈请她过来照顾我,那时还小,什么都不懂,也很怕阿姨黝黑的面庞,因为顾忌到我,阿姨工作不到一周就辞退了。但当我母亲在得知她与两个孙子一起拥挤在不到2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不仅在生活上赞助她,每年逢年过节都会拎着吃的去看望阿姨,一帮就25年了。”

  “我觉得,母爱不仅仅是母亲给予我们的关心、担心、牵挂,她的一言一行会感染着我,使我感动,促使我也去学习。”

  最质朴的母爱

  在马尾一家餐饮店打工一年多小妹吴珍,今年26岁,已经是一个两岁小女孩的母亲了,老家在连江,她把孩子放在娘家,和老公出来打工。老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吴珍如今是深有体会。

  在她儿时记忆中的母亲,简单粗暴、爱唠叨,也很温暖。吴珍家有几亩田、家里还养了几只鸡,天不亮母亲就起来劳作,从小她就是看着母亲忙忙碌碌地操持着家里家外,相较而言在乡村小学教书的父亲则清闲得多,因为繁重的家务,母亲脾气不好,在吴珍心中,总觉得母亲不心疼自己。

  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的脾气越来越绵软,絮絮叨叨的时间越来越多,在吴珍中专刚刚毕业,来到安徽一家工厂打工的一段时间,母亲一改作风变得紧迫盯人了起来,几乎每天都要和女儿通个电话,问问工作如何,有没有和同事闹别扭,有没有需要什么东西……使得工友们还以为她交了个粘人地男朋友。吴珍觉得不对劲,一直在问母亲家里是不是出了啥事,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后来才知道,那段时间,父亲胆囊炎住院了,母亲一面照顾家里一面照顾父亲,儿女一个都没在身边的她,她除了打打电话听听儿女的声音,一句家里的难处也没有说。“老人家不愿意麻烦儿女勒,总是觉得自己还行。”吴珍说。

  现在吴珍会时不时回去看看母亲,虽然总是听到母亲说“又回来做什么,我带着还不放心吗?好好做事,趁年轻自己立起来。”但其实母亲是高兴的,也是期盼的。有一次店里忙,吴珍夫妻俩一个半月没有回家看看,母亲就一个人带着老家一大麻袋特产坐着车来看他们。看着母亲颤颤巍巍拖着东西找上门来,吴珍心里热热的。

  离开马尾孩子的“家庭观”

  从小任考上北京服装学院的那一刻起,母亲的操心就没停过。

  “人都说‘90后’的孩子叛逆,起初我还不觉得,离开家后,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是那样任性。”小任说,以前只顾自己玩,老觉得与母亲有代沟,在家里聊天的次数少,与朋友聚会的时间反而多。“以往妈妈多唠叨两句,我都赶到很不耐烦,现在我会经常打电话回家,故意说点小事,为的就是听听那久违的絮叨。”

  去年的一天,小任发现母亲竟然也玩起了时下最火的微博和微信。

  “孩子大了,一个人在外慢慢学会报喜不报忧,当妈的怎么放心?我就向同事学习,下载了软件,学着发图片、发文字,最近还学会了‘点赞’呢!”小任的母亲江女士开心地笑着。女儿的发出的每一张照片都被母亲细心地存在手机里,一个个小小的心愿也被母亲记住。寒假回家,小任在自家饭桌上看到的第一碗菜就是让她思念已久的荔枝肉,“原来妈妈都记得呢,我觉得最幸福的事就是一家人围着吃荔枝肉,是一种亲情加美食的甜蜜感。”小任幽默地说道。

  小任告诉记者,在母亲身边时,到了母亲节她总是“没心没肺”,去了北京三年,她年年都会为母亲精心准备礼物。“今年我准备为她准备一个自己手工做的发卡,一点点心意,希望能让妈妈打扮得更漂亮。”

  记者 许琳晶 郑婷 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