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市场 >> 正文

保险资管搭建大流通框架 产品注册制推行在即

http://www.mwnews.cn  2013-06-04 11:51:11   来源:证券时报网    【字号

  编者按:不放开不意味着没有风险,一定要稳健推进保险市场化改革,大体思路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这是保监机构相关负责人在一次监管会议上对于保险市场化的最新表态。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未来保监会将出台系列政策——推行保险资管产品注册制;筹建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拟由其负责实施统一登记注册;未来拟批复建立保险交易所,实施电子化交易,解决保险资管产品的流动性。

  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将迎来“大流通时代”。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保险监管部门近日同意筹建保险资产管理协会,由其负责实施产品注册登记;指定一家或多家保险交易场所;组建集中统一的登记结算机构,实施电子化交易,以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保险监管机构现已形成一个共识:资管产品未来将成为保险对接实体经济的主要形式,保险资管产品流通机制的建立,在解决保险资管本身流动性之外,还将推动保险市场化改革。

  年底或突破5000亿

  基础设施债权计划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国内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共发行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103只,金额约3000亿元,其中,不动产投资计划13只,金额约800亿元;项目资产支持产品3只,约100亿元。预计国内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总规模今年底有望突破5000亿元。

  保监会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备案的保险债权计划的平均收益率为6.36%。这些债权计划项目中,被投资人计划主要为国有单位或国有企业(中央和地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而被投资人的性质也成为开发债权计划项目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被投资的中央大型企业中有较大比例集中于能源行业,地方大型国企被投资的行业分布则比较广,涉及能源、交通、市政及其子行业。

  从信用评级来看,已发行的投资计划中,大部分被投资人信用评级达到AAA,或者被投资人得到了中央或地方政府的支持。

  实际上,债权投资计划的放开显著改变了过去保险投资产品受制于发行人的状况,也改变了保险资金收益水平偏低的情况。在目前已知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债权计划中,委托人收益率可达7.6%。

  寿险的久期达到20年以上,资产规模也日益庞大,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有效地解决了保险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的问题,而其潜在风险以及投后管理、退出机制也日益成为保险资管机构关注的重点。

  在不少保险资管人士看来,所发行的部分债权计划其实已成为了政府融资平台项目,含有较大的信用风险,这同时引发了业界对经济下滑,进而影响地方政府还款能力的质疑。

  一位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就指出,“我们所做的一些债权投资计划其实成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项目,这相当于拿到了银行的接力棒,很多项目还面临着二次融资的需求,相当于接力棒要一直握在险资手里,没有投后管理、退出机制,风险如何控制?”

  平安资产、人寿资产、人保资产、光大永明以及太平资产等相关人士均表示,应当尽快加强贷后管理,管理好保险资管产品的后续管理和退出机制,解决产品的流动性问题,从制度上管控保险资金的安全。

  统一登记注册

  筹建资产管理协会

  记者了解到,保监会近日原则上同意筹建“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未来或由该协会进行统一注册登记,并由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履行市场化职能,监管部门主要负责风险控制,这也是“放开前端、管住后端”的监管精神所在。

  “债权计划最大的问题在于后续管理,是流动性问题。”人保相关人士表示。事实上,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正面临着金融工具(尤其是长期金融工具)不足、资产配置困难等现实问题。在满足保险资金投资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资产负债匹配的要求下,迫切需要资产管理公司不断加大业务创新力度,不断发展适合险资特性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以及不动产、非上市股权等创新业务。

  “目前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债权计划流动性不足,各家保险公司虽有转让需求,但是没有渠道,价格发现机制匮乏。”某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筹建保险资产管理协会,集中建立统一的登记结算机构是解决保险资产管理本身流动性不足的第一步,是在为未来资管产品的流通机制做准备。

  上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人士表示,“从目前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结构看,投资收益率严重依赖资本市场,保险资金必须要改善投资结构,就势必要寻找好的产品。”

  而债权计划恰恰是长期投资产品,期限多在5年以上,这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对接实体经济的主要形式,将成为保险投资的重要手段和方式。要实现保险行业可持续稳健发展,就必须要解决流动机制的问题。

  “从监管思路来看,资管产品的流通是必然趋势,今后的产品都要按注册方式。”一位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表示,这就意味着,以后保险资管产品流通主要依靠协会、依靠行业自身,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而监管部门在这其中主要承担的职能是风险控制管理。

  今年2月1日,保监会正式发布《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资管公司发行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门槛调整为注册制。想要发行债权投资计划的保险公司,只需向保监会指定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报送注册材料,而无需再向保监会资金运用部备案。

  这一措施大大降低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债权投资计划的门槛,意味着将会有更多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领域。仅以债权计划为例,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审批制之后,监管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的发行效率也得到显著提高。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份,国内已注册债权计划项目有18项,合计金额达到412亿元。

  保险资管产品可上市交易

  保险资管产品流通机制的基本原则,目前已在监管内部达成一致,即开放性、集中登记和竞争性。

  实施开放性原则,意味着未来将面向保险行业所有投资者;实行集中登记的原则将有利于监管;实施竞争性的原则,将迫使保险交易所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对于争执已久的各地筹建保险交易所的问题,目前监管部门的基本想法是:“提交申请的几家保险交易所,都可允许他们去做,并由企业自主选择交易所。”

  目前,在筹建保险交易所的问题上,上海、深圳、北京、四川等地表现尤为积极。其中,上海和深圳已经向保监会提交了筹建保交所的方案。

  北京早在2009年12月,就已经注册成立北京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提供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交易的场所和服务等内容,侧重发展再保险和保单贴现业务。

  上海则在2010年组织相关专家智囊团启动筹备工作,按照当时设想,上海保险交易所为实体场内交易,保险交易所的参与者将以寿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以及保险中介公司为主。2012年深圳市保监局则计划在前海建立保险交易所。

  四川保交所的筹建则在2011年展开,由四川省金融办负责牵头,四川保监局参与,并已经提交关于成立保险交易所的可行性研究建议,建议以巨灾保险为切入点。

  对于保交所的建立,泰康资产认为可考虑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建立登记信息平台,这比交易本身更重要;第二步是交易所的选择;第三步是清算机构。前海人寿相关人士则建议,保险交易所的建立以及登记结算,应当由监管部门主导,按照监管目标和要求实现市场化组织和有效的公司治理。

  民生资产则认为,如果交易所只是挂牌,而不实现撮合,价格发现功能仍然无法实现。在人保资产看来,应当首先对准入者的资格、审核和合规等问题的边界进行界定,一个交易所即可满足需要,交易环节不应过于复杂,应降低交易成本。

  平安资产认为保交所的参与者应当极尽多元化。光大永明则认为,在发行环节应当实现份额化、标准化、证券化,路径选择上场内场外均可。

  “监管部门目前的主要思路是,第一要明确登记机构,筹建保险资产管理协会,未来可能由其进行保险资管产品的注册和登记;其次,实施电子化交易,建立保险交易所;第三,组建集中统一的结算机构,完善机制和制度,并对这些职能进行合理分配。”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表示,即将筹建的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定位于服务机构,由其完成市场化职能;此外,要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保险资管产品可上市交易。

  将保险资管产品从审批制改为注册备案制、筹建保险资管协会统一资管产品的注册登记、批准保险交易所的建立,都只是冰山一角。所有工作搭建起的将是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大流通”的框架。

  前瞻这个框架,未来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流通机制的集中建立,解决的是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准入门槛、退出渠道等。

  作为保险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一部分,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流动机制集中建立,将面向保险行业所有投资者,甚至未来可能还向行业外开放,这些大胆而有效的举措将从根本上解决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的流通问题,建立产品的价格发现机制,从而化解保险投资风险,改善保险资产负债匹配,保证行业稳健发展。

  “风险和放开孰先?不放开也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要先放开再确定如何管理风险。保险行业要稳健扎实地推进开放。放开前端、管住后端,扎实稳健地推进市场化。”保险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在最近一次内部会议上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