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市场 >> 正文

国有银行发函向基金施压拉存款:最近真穷疯了

http://www.mwnews.cn  2013-06-30 11:37:36   来源:中国经营报    【字号

  “钱荒 ”冲击波

  编者的话/6月以来这一轮流动性紧张已经在金融市场中引发了强烈的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金融机构之间的抢钱大战不断上演。对银行而言,在月末、季末考核以及7月各种缴款影响下,银行资金捉襟见肘;对基金公司而言,大多数货币基金遭遇大额赎回危机;险资“抛弃”货基转投银行理财怀抱……不太乐观的消息是,未来数周内银行间流动性还将经受多重考验,资金面紧张的局面或将蔓延至7月。

  “银行最近真的穷疯了,这几天不仅收到N多银行朋友的信息,连基金公司的兄弟也开始拉存款了!”6月26日,曾就职于银行、信托的金融圈资深人士陈晨(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6月最后一周,有多位基金公司的销售经理见面就找他拉存款。

  “最近好几个银行行长找我们拉存款,单子很多,我们钱不够,所以我们也在四处找钱。”某民间借贷机构李爽(化名)则如是说。

  今年6月末资金紧张的程度显然超出银行预期,各家银行正使出各种招数拉存款。“6月底银行现在就做两件事:一是吸存,二是收贷。”某股份制银行的广州某支行的负责人非常直白地说。

  在通过高收益短期理财加大吸存力度之际,暂停票据贴现业务,停贷或者放缓贷款节奏亦成为银行的共同选择。

  国有银行发函向基金“施压”拉存款

  6月26日,记者从某基金公司了解到,某国有银行向多家基金公司群发一个关于协助该行做好6月末个人储蓄存款的函。

  在该函中,该国有银行强调:“6月末受市场环境及因素影响,我行个人储蓄存款指标蒙受巨大压力,形势十分严峻!……在这个时刻,希望贵司全力协助我行共同做好6月末的个人储蓄存款工作,借助贵公司及渠道高管个人资源引导该行广州分行外的个人储蓄存款在季末之前回流我行,即在我行辖下任一网点开户及存入即可。”

  而在邮件最后,该国有银行更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我行对支持力度大的合作公司在下半年业务推动中加强合作。”

  “现在基金公司的销售都不卖基金,而是找人拉存款。只要在这件事能给银行渠道帮上忙,下半年的基金任务就完成了一半。”前述销售人员感叹,基金销售必须依附于银行渠道,银行发文号召拉存款,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好好表现”。

  在基金公司看来,银行以文件函的方式号召基金公司拉存款,表明当前银行资金确实非常紧张。

  “银行找基金帮忙拉存款很常见,但以前是基金销售经理和银行渠道之间的私人关系,因为大家认识,业务方面也有合作,所以帮忙弄点存款。但这一次直接发函,给基金的感觉是银行迫于存款压力,开始向基金施压。”某公司销售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这还是第一次见到银行发函要求帮忙拉存款。

  据记者了解,这是银行首次以文件形式要求金融机构支援,让基金公司非常紧张。“过去银行找基金拉存款,是电话聊一聊,能帮就帮一下。但这一次正式地提出来,还强调与下半年的业务合作挂钩,谁也不敢不帮忙。”另外一家基金销售人员介绍,现在他见到朋友,第一句话是问“有没有存款”,然后就介绍银行的理财产品。

  这家国有银行向金融机构“施压”的行为,在当前钱荒的背景下颇有代表性。

  “银行发函明确拉存款与基金销售结合,不帮忙的后果将会很严重。现在搞得我们‘鸭梨山大’,只能到处找人找钱。”某基金公司销售人员向记者抱怨,迫于来自银行的压力,现在各家公司的基金销售人员都在“铺天盖地”“到处找人拉存款”。

  “金融同业都比较类似,都会找基金公司或者保险公司,尤其是以银行渠道销售为主的金融机构。这也是行业的潜规则,只要找他们领导过来吃个饭,他们就明白该怎么做了。”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人士说。

  互挖墙脚买存款

  除了向有合作的金融机构施压,要求帮忙拉存款外,6月末最热闹的是银行之间、银行与基金之间互挖墙脚。

  “紧急提醒,请持有货币基金的客户建议尽快赎回,第一只亏损货币基金天得利货币偏离达-5.24%,面临赎回风险,建议承接5.5%银行高息理财产品,详询理财经理×××。”6月26日21点35分,记者收到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的短信,建议投资者赎回货基,将资金转入银行理财产品。

  除了发行高息理财产品,从货币基金中抢夺资金,银行冲存款的手段还有高价从同业“买存款”。

  “广州9大行,对公,需求20亿元,6月27日开户,7天,每天千分之1.3+活期的利息,总共有9.1%~9.2%。”某国有银行人士在QQ、微信等各个人群集中地发布拉存款的信息。

  在业内看来,现在银行之间抢钱几乎都要疯掉了,利率已经没有道理可言。“年化收益达到9.1%~9.2%,这意味着银行借20亿元,额外要给1000多万元的利息。”某大型信托公司销售总监告诉记者。

  还有银行选择向保险机构拆借资金,但付出的代价更高。“保险内部的考核指标很高,我们向它拆借资金都是以千分之几的利息,以天来计算,一般也就用两三天。”前述某国有银行广东省分行人士表示。

  “我们开的价格确实有点高,毕竟现在银行等着资金救火。”上海某保险公司投资经理向记者透露,他们与银行近期签1个月、3个月的协议,资金年化收益超过9%,比前述7天抢存款的价格更高。

  当银行的价格越开越高,一些理财产品收益不高的银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存款被买走。

  “到6月27日为止,我们支行已经被买走3亿元。”广州某银行人士无奈地感叹,“没钱买的人只能看着别人把自己的存款慢慢地,一点点地买走,真是郁闷!”

  “近期的流动性紧张对于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影响可能还是体现在中小银行。最近监管层在内部开会时表态,希望各家银行顾大局,这几天拆借利率已经降下来了。”交行总行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钱荒”问题有所缓解,然而银行仍面临存贷比考核的压力。一直以来,6月末都是较为关键和敏感的考核时点,也是银行资金比较紧张的时段。部分银行已经暂停票据贴现业务以外,贷款审批放缓,甚至部分银行暂停发放贷款。

  谨慎拆借民间资金放贷

  长期运作着20亿~30亿元民间资金的民间借贷机构的李爽告诉记者,公司最近做了一单给银行拉存款的生意,通过民间融资把一笔4亿元资金放入银行,存款期为一年,立马有7%的收益到账,即2800万元。他公司作为中介,收0.5个点到1个点的费用,剩下收益支付给储户,而银行还会另外给储户支付定期存款利息。

  “这是非常高的收益,而且没有风险。”李爽告诉记者,银行拉存款,每到6月份是一年内拉得最凶的时点,比年终12月份还狠,因为银行不愿在年终把基数弄得太高,否则下一年压力太大。

  事实上,银行拉存款的主要渠道是理财产品,目前理财产品的最高收益率也已达到7%,例如,平安银行(9.97,0.37,3.85%) “聚财宝”现金溢2012年6号人民币理财产品7天预期收益率7% ,一款民生银行(8.57,0.36,4.38%)理财产品35~61天预期年化收益7.0%。

  然而,尽管同是7%的年化收益率,但这些理财产品,赚的不过是一周至两个月的利息,而民间资金赚的则是一年的利息,所以民间拆借的资金实际收益仍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

  不过,银行真能拿出7%的收益给民间拆借的资金吗?“这种一次性给7%的利息,银行没法出账,一般都是贷款企业出。”一位曾在银行工作的人士说。

  事实上,6月底,受存贷比等考核指标限制,银行放缓贷款甚至暂停放贷,但仍有部分企业有贷款的需求,然而银行放贷早已进入“有价无市”的阶段。

  李爽告诉记者,这些要借钱的企业操作方式是:A公司要从银行贷款,已通过银行审批,但银行没钱放贷。于是A公司把B公司的存款拉来银行,由A公司贴息,把7%的利息一次性交给B公司,另外银行在未来会付给B公司一年的定期存款利息。银行把B公司的钱贷给A公司,A公司从银行贷款的名义贷款利率为6%多,实际成本为13%(即7%+6%),即1分多。

  这种操作对银行来说好处显而易见。“银行维护了客户关系,而且对外显示出贷款业务一切正常。而这些急着贷款的企业,往往是因为6月份贷款就要到期,没钱还贷,需要借新还旧,否则就会出现逾期,银行为了避免不良贷款只得出手救这些企业。”上述曾在银行工作的人士说。

  “以前我们公司不太做银行存款。”李爽说,去年6月份其公司的钱还是只放贷给企业,放贷利息一般为2分多,远高于银行给的7%,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随着整个经济放缓,放贷给企业的风险越来越高,“除了个别好企业和好项目之外,我们现在不敢放贷给企业了,业务降了一半多。今年我们改把钱存到银行,这样安全。”李爽说。

  实际上,每年到了6月底和12月底,银行从民间拆借资金并不鲜见。不过,在今年银行钱荒时,向民间借贷却相当“节制”,这反而在民间资本意料之外。

  “6月30日至7月1日,两天的利息为6‰,即每天为3‰。”广州民间融资界人士萧婄指出,每年到了6月底和12月底,都会有银行从民间拉存款冲量。一般此利息以500万元为起点,按上述利息计算,1000万元两天可获利6万元,1亿元两天可获利60万元。

  而令萧婄等民间融资人士意外的是,今年银行特别缺钱,民间原本预计银行拉存款的利率会达到两天8‰以上,结果却完全没有出现这么高的利率。

  “一般在6月份,银行到民间融资拉存款的利息为每天2‰~3‰,但在缺钱的时候最高可以达到4‰~5‰,两天就可以拿到1%。但今年6月银行这么缺钱,到民间融资的利率没上去,只达到正常水平的3‰。好像缺钱没造成影响,这不太正常。”萧婄说。

  “我们分析,现在很多银行缺钱,但不敢过分冲量,怕大家更恐慌,造成恶性循环,反而不敢借钱。”萧婄说。

  贷款节奏放缓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贷经理表示,部门6月的贷款额度最近已经用完,6月不会再放贷。“银行内部强调分节奏、分阶段、分时点和分季节来放款。”

  “最近我们除了暂停票据贴现业务以外,还放缓了贷款审批的速度。由于贷款规模有限,所以放贷可能偏向于重点客户,以及收益率比较高的客户,其他的客户缓一缓。不过我们还是会综合考虑,并没有一刀切。”一位国有大行信贷部门主管表示,“以前一些贷款利率可以下浮的大型客户,现在也能够接受基准利率。”

  除了对公贷款之外,个人贷款尤其是房贷也受到“钱荒”影响。据媒体报道,多家大行的房贷按揭利率都取消了优惠,都按照基准利率执行,放款的周期也超过一个月。

  “最近银行间资金紧张,我们的房贷政策有所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的优惠折扣减少,贷款额度也不太能保证,7月份应该会好一些。”一家城商行房贷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

  工行内部人士表示,现在流动性管理得比较严格,公司贷款紧,房贷也比较紧张。

  这一轮钱荒的影响还将持续多久?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这一轮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不排除央行会通过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以及逆回购的工具维持资金价格水平的相对稳定。进入7月份以后,随着季末效应的消失,流动性需求会出现明显缓解,银行间利率有望进一步回落到合理水平。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判断,目前的“钱荒”将至少延续到7月中旬,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需要在未来的2~3周满足一系列的严格的监管要求。当然,这一判断建立在中国央行不会大规模对市场注入流动性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