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人物 >> 正文

黄有锋:匠心情怀塑船政

http://www.mwnews.cn  2016-06-14 22:25:1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复建一座值得后人评价的船政衙门,要做好屹立三百年的准备,这需要一种执着、一份情怀和一颗责任心。”——黄有锋(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主任)

       记者 林颖 郭颖

  还有不到半年便是福建船政创办15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重要日子到来前,黄有锋“捧出”了一座历时两年多建设完成的船政格致园。就像是700多个日夜常在脑海中勾勒出的那幅船政画卷,无论是已复建完成的船政衙门还是前后学堂,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150年的船政应沉淀出的模样。

  从1992年到开发区工作至今,黄有锋便一直从事船政文化的相关工作,从热爱、研究船政文化到参与管理、建设船政文化城,在他看来,船政文化的塑造不是关起门来想当然,而要让游客愿意走进去,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可见、可塑、可触摸的文化

  24年的船政文化宣传工作几乎贯穿了黄有锋的职业生涯。然而他坦言,对船政文化的热爱不是一蹴而就,最初的频繁接触仅是因为工作需要。却也正是因为接待工作,让他遇到了许多人和事。在那些人眼中,他感受到了一个可见、可塑、可触摸的文化,带给大家的感动和震撼。

  参观船政文化博物馆和昭忠祠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来自不同阶层。时至今日,黄有锋依旧记得前外长李肇星三次参观船政文化博物馆的场景。“他参观时的标配是一张小纸片、一支笔,出于对文化的敬畏,他像学生一样恭敬,甚至把讲解员称为‘老师’。第三次参观结束后,他告诉我,我还会再来,还会再认真看看这段百年历史。”

  黄有锋十分动容:“说明这是一段值得深入挖掘的历史文化,曾有一位领导语重心长对我说,船政文化不是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它应该是民族的文化。它是中国梦的开端,是一群从马尾走出的仁人志士组成了最早的中国梦,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和触摸它。这构成了我对船政文化内涵的理解。”

  为了让这个文化“可触摸”,黄有锋先后参与船政文化的全部工程建设项目,参与规划建设船政文化城。十多年来,黄有锋的脚步只有更忙碌,案头工作也渐渐丰富,他发现停留在手边的资料已经越发匮乏,“一定要走出去,”——2010年和2014年,船政文化主题展先后走进了台湾和法国,黄有锋也因此结识了郑本基、魏延年等台湾及海外热心人士,流传在外的船政资料也一点点回到了船政最初的地方——马尾。

  让历史的物、历史的事讲船政故事

  在黄有锋看来,比起埋头研究船政文化,更复杂的是从事行政管理。“从规划、设计、建设、布展到开放,我是一个总也‘不放心’的执行者。对自己的不放心更多出于自身有限的阅历和眼界,这样一个有内涵的文化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推敲研究。”

  因为船政文化的特殊性,黄有锋意识到执行一项任务哪怕是上级的指示也不能凭借“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而是要尽量做出最好的解释,才不会让呈现出的150年船政文化出错。

  2013年,黄有锋接下了复建船政衙门的任务,这座经由船政大臣沈葆桢建设的衙署究竟是什么样子,彼时黄有锋手中只有两张船政衙门老照片可寻迹。“实际上,我们现在所见的船政衙门与设计院最初的设计有很多不同,在船政衙门复建之初,时任区委书记的林飞就提出要把船政衙门建成‘南方衙署之典范’,并且指出工程不能将就,特许工程可“返工”,目的是要建造一座精品。”

  这两年多的复建工程,黄有锋和他们的团队就像装修自己家一样用心——为了研究衙门正门处的对联,他甚至几倍放大满是噪点、模糊不清的老照片,反复数对联上的“白点”个数,为了能呈现出一幅精准的对联;他通过计算老照片的角度来研究石狮子的摆放方位;为了能极大程度复原“马尾制造”的石阶梯,他甚至更换了七次阶梯石板……

  “复建船政衙门需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反复打磨。”黄有锋笑称因为自己追求完美的“强迫症”让工匠们既爱又怕,他时常蹲坐在老工匠身边,像个常怀敬畏之心的“学生”,边看边问,有时也提出自己的见解。一次,在选择大堂雀替(通常被置于建筑的横梁与柱子相交处)时,雕刻师傅按图做出的花式不够“大气”,黄有锋要求返工,花费了“大力气”的工匠们却不乐意了。“这座衙门建好后,能在这里伫立300年,有一天你的子孙后代也会来参观,来他们的祖辈曾留下的船政印记,这叫我们如何不认真对待?”黄有锋的诚恳说服了在场的所有工匠。

  这座船政格致园建成之初,黄有锋也有感动也有成就感,“20年前,我们宣传船政文化时经常听到反对的声音,有人认为不值得;时光流转到今天,异议变成了称赞,没有人再质疑这个属于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