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的起源和习俗
http://www.mwnews.cn 2015-05-07 10:14:57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通齐
每年5月5日前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今年立夏是5月6日)。立夏是夏季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许多人还以立夏日的阴晴测一年的丰收,认为立夏时最好下场雨,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立夏的由来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时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福州立夏习俗
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介绍,福州传统有“做夏”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品尝自家烹制的风味小食,祝愿这一年夏季合家平安、五谷丰登。过立夏时,福州人有吃鼎边糊、夏饼、碗糕等传统习俗。
每逢立夏,福州素有“做夏”的传统习俗,其实就是福州以风味小吃为主的美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磨麦粉,磨米浆,做煎饼,炊碗糕、井糕,煮鼎边糊,各自品尝自做的风味小吃,同时还与邻里互相馈赠、交流。清代郑东廓《福州风土诗》中有“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说的正是福州的这一传统习俗。
在福州,民间还流传着这一天食碗糕、井糕眼睛会亮的说法,所以碗糕、井糕成了福州立夏节日敬老爱幼的吉祥食品。“做夏”是福州传统时令节俗。由于初春乍暖还寒,容易生病,古时为了提醒人们,特在入夏第一天举行“过节”仪式,谓之“做夏”。做夏活动古今不同,古有啖李、吃笋,今流行煮鼎边糊、煎煎饼、炊碗糕,目的是消病除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