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的船政人
——访抗日名将林遵的女儿林华卿
http://www.mwnews.cn 2015-08-31 21:17:33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林颖 文/图
8月28日下午,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里,一名短发穿着长裙的女士仔细地阅览着每一块展板,当讲解员介绍抗日将军林遵时,她频频微笑颔首。走出船政文化博物馆,她松了一口气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我终于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她就是林遵的女儿林华卿。
8月28日,因父亲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林华卿受邀参加福州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30周年活动,参加完上午的研讨会,林华卿带着妹妹趁午休时间赶到了父亲一直惦念的地方——马尾。参观后,林华卿与记者聊起了父亲的生平。
1905年,林遵生于一个海军世家,他的父亲叫林朝曦,在清政府先后任海军艇长和海军电雷学校学监,经常教育他以林则徐为榜样,做一个爱国的人。1922年随父亲到南京金陵中学读书,毕业后入烟台海军学校。1926年为响应北伐,组织“新海军社”,在校内宣传革命,抨击军阀。山东军阀张宗昌恼羞成怒,下令逮捕学生,封闭学校。第二年北京政府交通部把烟台海校学生转送到福建马尾海校。
1928年林遵在马尾海校毕业,分配到南京鱼雷枪炮训练班当见习生,1930年奉派去英国学习海军,不久转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 ,1934年,期满回国,先后在宁海、海容舰当枪炮员,不到半年,被调到福州马尾学校当队长。不久又调任“自强舰”副长,1937年3月以海军武官身份参加“赴英祝贺英皇乔治六世加冕典礼特使团”赴英,5月,又奉命去德国接收向德国政府订购的潜艇。就在这时候,“七·七事变”爆发了。
“七·七事变”后,德、日加紧勾结,一拖再拖交船时间,以致于毁约。林遵忍无可忍,1939年5月便愤而回国。参加抗日战争。1940年国民党海军实行分段封锁布雷,林遵任第五游击布雷少校大队长,在长江中游的贵池县活动。1月20日,在两河口江面布下15具漂雷,炸沉日军一艘大型运输船和一艘汽艇,受到上级嘉奖。11月,他又率领队员27人在贵池、西河口、黄石矶冒险布雷,击沉敌舰1艘、汽船4艘、大火轮1艘。为此,他先后获甲种乙等陆海空军奖章、甲种二等光华奖章和陆海军一等奖。林遵和他的布雷大队屡屡给日军沉重的打击。日军贴出布告,宣称捉到姓林的队长将给以重奖。
1942年2月,林遵通过林祥光同学介绍,到重庆国防研究院学习军事科学,1944年毕业,被分配在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办公室任海军参谋。1945年8月,抗战胜利,受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海军上校副武官,同时被临时调任国民党海军驻美国舰队指挥官,负责率领在古巴的关塔那摩基地进行战术科目训练的八艘军舰的一千名中国海军官兵回国。但是1946年5月,当林遵顺利率队回国后,这支舰队就被解体了,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电令:“峨眉号”驶往青岛,另有八舰直接到南京,接受打内战的任务。
“父亲是反对内战的。”林华卿骄傲地说道。原本进退两难的林遵于1946年7月接到命令,派遣其作为总指挥率领一支舰队去接收南沙群岛和和西沙群岛,于是林遵离开了内战的战场,率舰出海。
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先后被法国、日本侵占了几十年,日本投降后,根据《波茨坦公告》和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的《无条件投降书》的有关条款,由中国政府派遣海军舰队与行政长官前往接收。10月26日,舰队在上海集中,29日由吴淞口起航,经舟山群岛、珠江口直驶虎门。11月6日,由虎门驶进海南岛的榆林港,然后分两路前进,一路由林遵率领进驻南沙群岛;另一路由舰队副总指挥姚汝钰率领进驻西沙群岛。时值南中国海东北风季节风狂浪大,第一次不能登岛,第二次经过两三天与风浪搏斗才在南沙群岛的一个较大岛上登陆。
林遵等人拔掉岛上日本人原竖着的石碑,换上“太平岛”的中国主权碑,同时举行国旗典礼。在南沙群岛同样被命名的还有“中业岛”。姚汝钰在西沙群岛同样,竖起主权碑,命名两个大岛屿为永兴岛和中建岛。林遵行使主权,使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永远回到祖国的怀抱。
“解放后,父亲曾多次提起马尾,他想再回来看看,但因为种种原因,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所以趁着参加活动的机会,我和妹妹就来马尾帮父亲完成遗愿。”林华卿说,马尾与父亲口中描述的样子有了很大的改变,幸运的是马尾十分重视宣传船政文化,如今有更多人了解船政,了解从船政走出来的一批批先贤,了解他们对一个时代的中国所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