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琅岐林氏宗祠:“八箴家训”育人重教

http://www.mwnews.cn  2017-08-14 20:04:58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本报记者 林沁馨 林颖

  “我们林氏族人住在吴庄村已经有700多年了,从吴太尉‘妙联招婿’到祖上林骥良‘饮水思源’,吴庄村里故事多着呢!” 8月14日,记者跟随琅岐文史学家杨东汉及林氏后人林光珍、林流生来到位于琅岐吴庄村的林氏祠堂。推开朱门,仲夏的阳光将尘封多年的记忆照了个通亮。

  妙联择婿促美姻

  吴庄村因地处琅岐岛九龙山南麓山下,旧称龙门口,又叫龙头境。话说这吴庄村内村民多为林姓,无一人姓吴,但村子又名叫“吴庄”,此为何故?其实“吴庄村”的来历还得从一副对联说起。

  相传在宋朝,居住在福州闽县狮桥(今旗汛口)的秀才林骥良来琅岐登高览胜,其父林顺昌得知此事后,遂让林骥良在旅途之余前来拜谒告老退居琅岐的故友吴太尉吴龙山。

  吴龙山膝下无子,只有一枚掌上明珠,名唤吴玉金。吴小姐芳龄正盛,云英未嫁,诗书礼仪女红样样精通,不少官宦子弟、乡绅财主、倜傥书生纷纷登门求娶,但均入不了吴玉金的眼。吴龙山为吴玉金的婚事愁苦不得:“老夫不才,官居极品,年过花甲,却是半子难求。”吴小姐见家严求婿心切,遂提出“妙联择婿”,要挑一个知书达礼的谦谦少年为夫。得知吴府妙联招婿,八方青年才俊闻讯而来,一时间吴府门外人潮涌至,见上联“香深花著有”,怎奈联句难对,千金难求,不少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于是吴小姐的婚事就此搁置。

  此时恰逢林骥良奉父命前来拜访父亲故友,见府外联句,提笔对上“光彻月来无”。吴小姐见林骥良一表人才,谈吐不凡;林骥良见吴小姐举止端庄,温文尔雅,二人心意两通。吴太尉得知林骥良为林顺昌大学士之子,且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很是满意,便修书一封让林骥良带回,林顺昌见信,原来是次子林骥良与吴家千金缔好姻缘一事。林父心想老友结姻好,是亲上加亲,便答应了下来。就这样林骥良与吴玉金喜结连理,在琅岐繁衍生息,生下林龙才、林龙德二子,距今已有26代传世。

  “为了不忘吴太尉在琅岐所做的贡献,林骥良将村子冠以吴姓,取名吴庄村。”林氏宗祠副理事长林光珍如是道。吴庄林氏子孙瓜瓞绵延,明代立宗祠,如今林氏宗祠内的青石上还镌刻着对联:“庄为吴名饮水思源不忘本也,祠为林氏开枝发叶取其昌乎”。

  八箴家训传教百年

  翻开封存多年的《吴氏林氏寿房族谱》(编者注:寿房即林骥良次子林龙德一房),“孝悌忠恕,勤俭和廉”八箴家训映入眼帘,只见上书“孝箴,孝为顺德,千古伦常。人生在世,各有爹娘。服劳奉养,竭力肃将。发肤身体,切莫毁伤。稍存忤逆,即蹈刑章”。林光珍介绍道:“八箴家训已留传200多年,它曾篆刻于祠堂两侧耳坠房的八扇花门之上,每到祭祖或家族聚会之时,林氏子孙便会诵读八箴家训,意在让子孙铭记家训,将其作为做人的行为准则。”

  说到八箴家训,还得提及清朝嘉庆年间林家和与林家美两兄弟。“林家和是嘉庆十年(1805)的进士,曾担任贵州安化知县;林家美则是嘉庆十三年(1808)的举人,曾在泉州、永定、南安等地为教谕(编者注:教师)。”林光珍介绍道,“八箴家训由兄弟俩撰写,用以引导后世之用。不仅如此,林家和、林家美两兄弟清廉重教。林家和在任期间为官清廉,曾有门下私赠者,均被回拒。告老后还在家中自撰楹联‘俸薄俭常足,官卑廉自尊’;林家美重视教育,回乡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修复琅岐朱子祠。林家美总理修复一事,捐献了一根硕大的杉木脊梁,并为朱子祠撰写碑记,现在这根脊梁和碑记也被保留了下来。”

  记者发现,与其他祠堂不同,林氏祠堂内建有一座文昌阁。“文昌阁是在朱子祠修复后建设的,林氏注重读书育人,便在祠堂内兴修了一座文昌阁,一方面是信仰,一方面也成了家族子弟或村民饱读诗书之所,当时文风鼎盛,也有不少女子懂些文化。”据了解,文昌阁内先后还走出了18把白扇(秀才),可见此地重教之风气。

  如今文昌阁尚存,林氏族人重教兴学的家风也传承了下来。吴庄华侨小学是琅岐唯一一所华侨捐资兴建的小学。2003年,族人林良顺、林良香等人主动回乡联系村委,商讨新建校区事宜。2006年5月,建设资金遇到困难,工程要停工,林清武只说了一句“借利息建,人家向你要钱,你找我”。同年9月,林清华还二次捐献了15万美金,推进工程建设。前前后后华侨共捐资10000万元,这样的举动一时间还成为了美谈。

  (本文特此感谢杨东汉老师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