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戏神”田公元帅其人其事其信俗

http://www.mwnews.cn  2021-08-13 11:11:22      【字号

  ○林荫侬

  位处福州元帅路上的田公元帅庙,是福州市各县区及省内外、海内外“戏神”的祖殿,其分炉涉及台湾台北、新竹、鹿港、嘉义、基隆、彰化等地,信众更是广布到港澳地区及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因此,研究田公元帅信俗,除了宗教信仰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之外,对于激发华人社会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加强闽台两岸的交流交往,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正由于此,田公元帅民俗信仰于2009年就入选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1年又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论是典籍文考,还是方志史料,都未曾记载田公元帅始于何时何地,至今难以查考,倒是唐《明皇杂录补遗》、明刊《三教搜神大全》都有详简不一述之。据说田公元帅之所以成为“戏神”,是源于唐明皇当初的封号“天下梨园都总管”。“梨园”,指的是演戏的戏班和艺人。田公元帅原名雷海青,是唐代的莆田人,自小就精通音律,后被选入宫廷当乐师。“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安禄山起兵攻入长安,唐明皇和杨贵妃携带众多亲信逃亡四川。来不及逃走的文武官员、宫娥采女以及宫中艺人,都被安禄山劫掳到河南洛阳。春风得意、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在“凝碧池”大肆摆宴庆功,酒肉酣畅之时,威逼乐工舞女歌舞同乐。许多艺人心惊胆战,愁苦满面,音不成律,歌不能畅,舞不成曲。安禄山在大为恼火之时,胁迫雷海青带头奏乐助兴。大义凛然的雷海青随手演奏了一曲哀乐,一边痛斥安禄山的大逆不道和祸国殃民,一边激愤地将手中的乐器掷向安禄山。恼羞成怒的安禄山砍杀雷海青之后,又令人将他肢解示众。“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明皇深感于雷海青的忠耿和壮烈,遂将他奉为“戏神”。

  关于“戏神”田海青,被封为“田公元帅”之后,又称“田都元帅”,主要是出于福建闽南一带的传说。据传雷海青少时聪慧灵敏,且懂音律、善歌舞,长大后又习艺于许多民间优秀艺人,成为艺惊闽中、享誉四方的乐师。莆仙才女江苹妃入宫被封为“梅妃”后,唐玄宗为慰其乡愁,下诏宣雷海青率其莆田梨园团队晋京演出,一时声动长安,成为宫廷乐师。“安史之乱”爆发期间,雷海青因“一臣不侍二主”被安禄山擒杀。此后雷海青的英魂多次在唐玄宗的逃难途中显灵护驾,一度大败叛军。而每次雷部将士出现,总是煽风点火,烟云密布,其将旗只露“雷”字的下半部分“田”,百姓都称其为“九天三田都元帅”。玉帝也感于雷海青的忠诚神勇,敕封他为风火院元帅,唐玄宗封他为“天下梨园都总管”,唐肃宗时又封他为大常寺,宋高宗时追封为雷海青大元帅,从此天下梨园弟子都以田都元帅祀奉之。

  田公元帅既为“戏神”,总管天下梨园,必定会指导佑护戏剧和艺人。由此,自唐代始,各地各戏种戏班不时演戏酬神,纪念雷海青。尤其是戏班凡有排演新剧,均开棚献演,形成俗例,沿袭至今。而在福州民间习俗中,每有新戏班子成立,都要祀奉一尊田公元帅,并以刻“探花府”字样的小神龛供之,戏班演出时随班祀奉。在戏班主家里厅堂安设的神龛,每月逢初一、十五必焚香供奉。而在戏班开科教徒之日,由班主、教戏师领二、三新徒捧田公元帅神龛及猪头、鸡公到元帅庙焚香朝拜,称“过炉”。凡是新建戏台或是新戏排演,都要必恭请田公元帅。“戏神”到场时,由一个演员扮田公,一个丑角扮灵牙将军,贴生、贴旦扮风火二童,随后台音乐齐唱《田相公咒》,然后由灵牙将军开路表演舞蹈,称“踏棚”。福州的元帅庙神诞日主要六月二十四日田师诞辰日和八月二十三日“帅主日”,同时每年正月初一为新年行香者免费赠送太平面,十月都搞“平安礼斗”,五年一轮搞“普渡”,成为一大特色民俗活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