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破了什么?
http://www.mwnews.cn 2025-02-28 15:38:35 【字号 大 中 小】
作者 江韫椟
202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今年的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如同踩上风火轮,票房“高开疯走”,交出一份熠熠生辉的成绩单:8天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11天刷新中国影史累计人次纪录;15天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百亿影片;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并进入全球电影票房前十。
每一次票房的变化,我们都在见证新的历史。而导演饺子到底做到了什么,才让《哪吒2》冲破诸多成见,真正站在世界之窗进行中国动画叙事?
突破思想“枷锁”,捅破中国动画制作天花板。在真正完成《哪吒2》前,他们曾以为自己只能够到这里了,将一些高难度视效镜头交给国外一流团队处理,却拿回三流的成品。饺子意识到“以往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所有捷径都是迷路,极致笨拙才是真正的聪明,他们决定自己“死磕”。
全片2427个镜头,角色数量是第一部的3倍,其中特效镜头达到1948个,超过第一部镜头总和……这远不是可可豆动画(编者注:魔童动画系列主创公司)一家公司可以完成的体量。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帮助敖丙与哪吒一同抗下天劫的“万鳞甲”,由每条龙身上最坚硬的鳞片构成,而《哪吒2》的顺利诞生,也得益于全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中国艺术家的合力托举。与第一部相比,《哪吒2》在场景渲染、动作设计等方面进步显著,为了实现饺子某些“苛求”,他们“垫脚”实现的许多特效画面堪称惊艳,亲手“捅破”了曾经自设的中国动画制作天花板。成品中的每个特效镜头,每帧画面,都代表着中国动画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挣脱宿命“束缚”,破解身份认同困境与霸权规则。魔童动画系列的成功,不仅在于精湛的特效和制作水平,更在于它们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讲好中国故事,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演绎。
《哪吒2》之所以能够成为合家欢电影,最直观的优点是好笑。但即使在利用“屎尿屁”笑点推进故事时,饺子仍不废一笔。如,申公豹的结巴贡献了不少笑点,而背后则是一条深埋在阐教里的“出身歧视链”。主角团的身份困境作为明线则更加赤裸甚至血腥:冒领“灵珠”的敖丙甘愿牺牲自己以正哪吒之身,哪吒也寄希望于捕猎妖族通过修仙考试,谋得个“仙”的好身份,以正“魔丸”之名。
以“敖丙”吒状态过关斩将的哪吒,斩的是无行恶证据的“干饭达人”土拨鼠、“私塾先生”申正道,“心怀大山”石矶娘娘,这段打戏精彩的闯关剧情即使节奏紧凑令人应接不暇,但间隙,观众与敖丙仍心生疑虑,开始思索这成仙路上,除的到底是什么妖?直到真相大白,初尝丧亲之痛一瞬成人的哪吒终于意识到,身为“魔丸”的自己已然得到家人无条件的接纳与爱,为何要接受社会对“魔丸”的定义以自贬,接受所谓的道德规范,除无辜的妖,成虚伪的仙。敖丙亦在父辈的支持下,决定用自己的力量突破现实障碍,来一次“不知天高地厚”的自我身份定义。
饺子,这个由医学生转行导演的“不务正业”代表人物,突破了传统英雄的叙事方式,与当下时代的精神共鸣,与挣扎迷惘中的人们情绪共振,为中国故事带来了一个“黑眼圈、缺牙、吊儿郎当”的新英雄,甚至一拳打破“专业名导+流量明星=卖座电影”的资本霸权叙事,实现中国文化真正的破圈“出海”。
票房口碑双爆的《哪吒2》撕破了中国动画“低幼化”的标签,这个曾经不被看好的“丑哪吒”为文化产业注入一线生机,成为撬动文化产业经济的新动能,赋能千行百业,实现“一票”带多圈,构建起更完整更专业的文化新生态,让文化自信不仅出现在笔下,还能够在产业繁荣中扎根生长。
目前,《哪吒2》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上映,这场“出海”之旅,我们送出的并不是一份亟待西方打分的答卷,而是一封邀请函。正如导演饺子所言:“总有一天,中国动画电影里会诞生出一些新的玩意、新的内涵、新的灵魂,让全世界都能够来欣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