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马尾生活 >> 正文

拼得多,实惠多?

http://www.mwnews.cn  2018-08-07 17:17:16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 林沁馨 章盈旖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免得多……”一首拼多多广告歌充斥电视网络,成为了新晋“洗脑神曲”,也许你从未用过这款APP,但不可否认拼多多早已占据了你的社交和生活。日前,拼多多以惊人的速度上市,次日又因假冒伪劣陷入舆论旋涡。这个号称3亿人都在拼的APP,对马尾人的生活又有何影响?

  60-70后:从“搞不懂”到“买买买”

  和众多的60、70后别无二致,48岁的刘美霞最初对网购这件事并不感冒,按照她的话说便是“搞不懂”。直到今年5月,刘美霞的消费方式有了改变,“我的同事特别会淘,第一次我跟她一起在拼多多上买了条二三十元的裤子,回来一试也挺舒服,关键还便宜。”本着尝试的心态,刘美霞与同事拼了一把,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第一次购物体验不错,我也在手机上下了APP自己淘了起来,买的最多的是一些衣服和生活小用品。”可刘美霞的网淘路也非每次都顺心顺意,“在上面买衣服质量参差不齐,有好有坏。这么便宜的价格,退货也麻烦,索性就堆在家里了。”

  可在刘美霞的丈夫看来,拼多多的商品虽然价格便宜,但无形间也造成了浪费。“最近我们在装修新家,妻子还打算在拼多多买灯具,被我和女儿反对了。”同款灯具,拼多多价格是其他电商平台的一半,价格实在过于低廉,且商家信誉星级低也无评价,不禁让人存疑。面对家人的反对,刘美霞却有不一样的看法,她说道:“灯具是消耗品,使用寿命短要常常更换,不值得花费太多。家人反对说到底还是消费观念的问题。”

  80-90后:多认为质量一般

  近日,记者在街头采访中发现,80-90后对拼多多多持否定态度。与60、70后不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80、90后对于网购则显得更为“老练”。

  街头,全职主妇陈文倩在与记者聊天中还拿出手机比划了起来,记者看到页面显示300抽的心逸抽纸30包发起拼单只要28.8元,一包不到1元钱。日常中,某著名品牌抽纸一包则需2.5元至3元不等。该拼单抽纸价格低廉不说,质量是否合格还是个问号。“不仅是纸巾,洗浴产品也都很便宜,但不知道是几线品牌,牌子很多都没听过,看便宜就蛮买回来了。”陈文倩透露,此前她曾在拼多多购买衣服,但因质量过差,便再也没下手过。记者还发现,像陈文倩这样的全职主妇较经常用使用拼多多购买水果及日用百货。

  常言道“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拼多多上价格正常的商品,质量是否过关呢?37岁的陈恒义提起拼多多,摇头笑了笑。去年陈恒义在拼多多上购入价值七十多元的手机电脑双用U盘,结果首次使用,U盘连接口便自动脱落了,这让陈恒义哭笑不得:“网上都吐槽不是‘拼多多’而是‘骗多多’,唯一一次购物就给了我巨大的‘惊喜’。”

  90后饶姿在大学期间勤工俭学,也曾一度沉迷于拼多多的砍价活动。饶姿说:“百来块的榨汁机和电子秤砍价砍到0元到手,虽然获得了一些实惠,但过程实在艰辛,光砍价就发动了不下100个同学朋友帮忙砍价,熟的不熟的,全部一键群发消息请他们帮我砍价。”饶姿回想起此前偶然在拼多多上购买的衣服,穿不到三次,肩部车线全部崩开。“衣服不贵,但同样价格的淘宝货质量肯定会比拼多多好。”连续多次不好的购物体验让饶姿发誓不再使用拼多多。

  00后:辨明假货,消费维权很重要

  “【即将结束】1.9元拼了【营养美味】三只松鼠零食大礼包,好吃停不下来”“我正在参加拼多多官方砍价帮我砍砍砍,砍到0元一起免费拿”,从拼团拼单到砍价,大到家电数码,小到零食百货,不少朋友圈、微信群里充斥着类似这样的“拼多多”链接。“是不是朋友,帮忙砍一刀!”“同事都推荐了,不好意思不买,再说也不贵。”这种典型的拼多多式社交,让人不用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只需一点就能帮朋友的忙。而同事朋友发来的拼团,自身参与既能维护关系,又能得到东西,关键还便宜。拼多多模式在三年内崛起,吸引了广大的用户群,也并非偶然。

  采访中一位自称“资深”00后的林成彬表示,周边同学大多不用拼多多购买商品,因为看到父母亲戚在拼多多上买的东西质量并不好,在知乎上小有研究后,林成彬说起“拼多多”模式更是头头是道。“拼多多模式新颖,在吸引用户流上有它独特的手段,因此很快地成为‘三亿人都在用’的购物APP,并且还成功上市。但是这么大一家公司天天用标题骗取点击量,并且对商家没有严格把控,假货遍地,如果不及时做出整改,生意终究不会长久的。”

  针对假货维权问题,记者也咨询了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购买商品的时候,建议不要购买三无产品,要到有正规牌照经营的商家购买,且一定要向商家索要相关的纸质凭证,或发票或收据或明细单等。如若发现假货,在协商退货不成后,可及时拨打12315、12331、12345等投诉电话进行维权,也可以向当地辖区的市场监管所反映。另外,如涉及食品、药品类商品造假,可登陆www.12331.org.cn(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网站)进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