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爱有来生
http://www.mwnews.cn 2014-04-17 09:37:42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当走过人生中第99个“山丘”,林大妹的生活开始变得简单。这个闽安村最后一个水师官兵的妻子,一路从上海走到闽安,因为爱情为早逝的亡夫守候了一辈子的家。
午夜梦回,林大妹已经不再梦到“家里那位”了,简单而纯粹的生活如同流淌在村落旁的邢港河,见证着家门口的变化,从斑驳到簇新,再到斑驳,日复一日。
每天,当太阳晒进村落,老人就慢悠悠地杵着拐杖走出老房子,坐在家门前的长石椅上,默默地数着来往的村民。村里人都叫她“乌梨姆”(谐音),“郑乌梨”是她丈夫的名字,他曾是闽安村的一名普通的水师官兵,死于一场疾病,去世时,林大妹才32岁。比起“水师官兵妻子”这个名号,一样让人好奇的是——她竟是一位上海姑娘。
“十五岁那年,因为家里穷,我被爹妈以一盆铜钱卖给了闽安村的一户人家,女人家不会生孩子,把我买了当女儿,到现在已经过了84年了……”老人伸出几个指头,思维清晰地强调着时间流逝的速度。同年,林大妹嫁给了村里的水师官兵,育有六个孩子。这段相差20岁的爱情除了经历年代的烽火,其他日子都过得简单而清贫。印象里,丈夫是戍守在闽安的水师,但没有打过真正的战役。因为是外省人,长得且清秀漂亮,林大妹的丈夫和婆婆总是害怕她会离开,所以格外疼惜她,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婆婆会习惯性地给林大妹外加夹一碗菜以示对“清贫日子的补偿”。
1941年,日军第一次肆掠闽安时,林大妹的丈夫被当作游击队员抓了起来,关在协台衙门旁的校场里。连天响的迫击炮声冲破云霄,林大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护着几个孩子躲在屋子里的柜子下,害怕得瑟瑟发抖。“我的心里住着很多好人。”和我诉说这段故事时,老人按了按胸口,她口中的好人是救了她丈夫的一个同村的日语翻译,因为他向日军担保郑乌梨是好人,这个老实巴交的男人才得以逃脱,回家后俩人抱头痛哭。第二次日军来到这个小镇时,郑乌梨事先带着林大妹逃到了深山里,因为留在村子里的妇女的下场只有一个……日军战败没多久,郑乌梨就因病去世了。
“我们才相处了18年,”老人家顿了顿,平和地继续讲故事,“土改时,大队的人找到我,问我要不要回到上海。我不想回去了。夫家对我很好,我该为他守家。”
这一守就是67年,为了维持家用,林大妹先后卖杂货、做满口酥卖,后来又随着村民一起到省六建石料厂打石子,因为她勤快,所以年年都能到奖状,可这精神奖励远比不上十天才结算一次的工钱来得吸引人。林大妹一边打工,一边抚养着几个孩子,一边还要为刚买来的一块地添砖加瓦盖房子。160平方米的房子至今还维持着些初初的模样,屋上的根根木梁都是老人当年扛下困难的心血。
老人是村里有名的“好人”,和蔼、可亲、从不生气,她总是慢悠悠地讲话,带着“世事不过云烟”的表情,村里人说这或许也是她能够长寿的原因。如今,她和二儿媳妇住在一起,儿子在32岁时去世,儿媳妇同婆婆当年一样留了下来,理由也是“为了报答夫家的爱护”。聊天时,儿媳妇给老人削了一个梨,老人吃着,扭头说:“还好有她管我,要不我早就死了。”“妈,你别说了。”儿媳妇替老人整了整头上的帽子,摸摸她的头。
同行的“老闽安”杨成和老师示意我不要再提及老人的儿子们。临出门时,老人家握着我的手,点点头。老人淡然的沧桑蓦然让人想起一句话: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如果爱有来生,相信这个善良的老人还会选择在这个家庭,为了爱情,守候一生。
记者 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