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日意格“回家”
http://www.mwnews.cn 2014-10-21 17:03:28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秋天的北京,凉爽宜人。10月19日,在天泽路上的法国驻华大使馆门前,“纪念法中建交五十周年”的标志鲜红耀眼,金黄色的落叶铺了一地,秋叶也仿佛倾诉着他们的情意——迎接日意格“回家”。
1857年,22岁的日意格英姿勃发。一个法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先到广州,后到宁波。1866年,应左宗棠之邀,又来到福州马尾筹建船厂和船政学堂。日意格宵衣旰食,不辞劳苦,在8年多的时间里为船厂的建设和学堂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具体的工作,他和左宗棠、沈葆桢一道,开启了近代中国军工制造业引进西方技术和现代教育的先河。
日意格“回家”。他又见到了古老的罗星塔,闽江潮依旧,轮机车间、钟楼依旧,只是朱颜改。当年的日意格用了不长时间就熟练地掌握了中文,为日后主持编写中国第一部《法汉词典》奠定了扎实的汉学基础。他作为协从和沈葆桢一道到台湾协台、保台;他为了阻止中法战争的爆发,用尽浑身解数,最终也无力回天……
日意格“回家”。他终于实现了临终前在病榻上反复诉说的愿望:重返第二故乡福州马尾。如果有灵在天,日意格也会略感欣慰了:在他当年创业的地方将崛起一座船政文化城;他们当年造的舰船将和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1921年上海嘉兴的红船一道入选中国梦系列邮票。加拿大有个白求恩,他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事业和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法国有个日意格,为了中国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科学教育理念奉献了一生,他是中法友谊的开拓者和践行者。
日意格的塑像被静静地安放在他曾吃苦流汗的地方。看着这座塑像,记者的耳边仿佛响起了萨克斯独奏曲《回家》。140年了,时间的流逝已无法追溯,空间的改变也难以复原,只有日意格那颗热爱造船、热爱教学、热爱中国的心,永远都没有改变。
记者 冯秀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