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阅读国学经典 增加文化自信

http://www.mwnews.cn  2017-05-26 16:03:34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马尾新闻网讯(记者 张薇 文/图)近年来,“国学热”在各地悄然兴起。但究竟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如何避免误入所谓的“国学”歧途却让大众颇为茫然。5月26日,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宝川以《阅读国学经典 增加文化自信》为题在道德讲堂上为大家揭开国学的面纱。

  “究竟何谓国学?”讲座中,方宝川老师抛出了问题。国学在中国古代,原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西周设于王城及诸侯设于国都的学校称为“国学”。此后,汉代的“太学”、 隋朝以后的“国子监”或国子学、国子寺,均可视为国学之代称。甲午战败之后,严复等人在近代中国民族存亡的转折关头,敲响了救亡的警钟,学习西方以自强的各种新思潮,如雨后春笋般沛然而兴。新学(西学)渐渐成了一种显学。与之相对,人们普遍把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统称为“旧学”或“中学”,即所谓的“国学”。

  “国学又不等同于‘汉学’。” 方宝川老师强调,所谓“汉学”专指外国人研究中国传统固有学术。作为中国固有的、传统的学术的国学,包括了中国传统典籍“经、史、子、集”四部的全部内容。而以现在的学科分类,则囊括了中国古代的哲学、宗教、政治、科技、历史、地理、文学、教育、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诸多方面。

  国学与传统文化又是什么关系?方宝川老师指出,国学不等同于传统文化,国学只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涵于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文化”概念,不仅涵盖哲学、史学、文学、医学、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及音乐、绘画、书法、伦理、道德、教育、社会习俗、宗教信仰等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且也包括诸如农业、手工业、商业、建筑、交通乃至饮食、服饰等外显或内隐的行为特征和现象。因此,“国学主要是‘形而上’的内容;传统文化既包含‘形而上’,又含括‘形而下’。”他以福州名小吃“鼎边糊”为例说明,作为食物的“鼎边糊”属于传统文化,而追溯“鼎边糊”的历史、名称由来则属于国学范畴。

  讲座中,方宝川老师还就当今国学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功利性、随意性、哗众性和庸俗性问题进行了阐述。他说,我们应该强调国学的学术性、严肃性、典雅型、通俗性。“要通俗而非庸俗。”

  阅读国学经典究竟对当代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呢?方宝川老师指出,现代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与西方文化的冲击带来了如价值解体、人性异化、文化商化等诸多问题。而以儒家为国学代表的“大同思想”、“安身立命”、 “内圣外王”“身心修养”、“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在当代文明建设中对于心灵稳定、精神向上、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同时,国学也是我国作为一个世界文明古国与文化大国的重要标志。不了解国学,就无从知道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对自己的国家也就缺乏深刻认识,就像一个人不认识自己的家,不认识自己的父母。推动阅读国学经典,对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向心力与凝聚力,考辨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的渊源流变、印证大陆与台湾一以贯之的文脉,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道德讲堂上还进行了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区人大机关党支部吴国兴书记宣读了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区人大办、区委办、区政府办、区政协办代表分别上台谈论了学习感悟。

  此次道德讲堂由区人大办主办,区委办、区管政办、区政协办承办,区委文明办、区图书馆协办。区人大、政协领导李利民、王峪、林桂英、林海鹰、吴永润、邓文飞、郑水根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