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岐闽江大桥跨越阻碍 琅岐投向福州主城区怀抱
琅岐闽江大桥通车
http://www.mwnews.cn 2014-01-01 11:39:45 来源:福州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卓文俊 林雨夏 林洪相 今天,2014年元旦,对琅岐人来说非同寻常对琅岐人来说非同寻常。因为,他们期盼已久的琅岐闽江大桥通车了!他们有理由高兴———今后去福州市区,不用再轮渡往返,不管早晚、晴雨晴雨,想去抬脚就能走;他们有理由自豪———这座桥的建设创造了多项纪录,堪称“福州第一桥”;他们有理由憧憬———有了这座桥,琅岐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腾飞指日可待腾飞指日可待!
1 出岛路
它离福州市区很近,感觉却很遥远
琅岐是福建第五大岛,地处闽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面积92平方公里。
在一些老人的记忆里,船是琅岐通向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很早以前,琅岐只有一个凤窝渡口,辟有2条航线,一条开往台江码头,一条经长门到连江琯头。
1976年,琅岐渡口修建;1979年,琅岐—东岐渡口开通。车渡也于当年开通,“坐”车进岛成为现实。
靠渡船,不仅有时间限制,还有诸多不便——5时前、20时后无法进出岛,遇上台风等恶劣天气必须停运。1997年,琅岐岛上建起了第一座大桥——全长973米的琅岐大桥,它北连琅岐岛南岸的浮岐洲,南接长乐猴屿镇浮岐村江岸。由于这座桥前往马尾或者福州市区需绕行长乐,大多数人仍会选择轮渡出行。
为了女儿在马尾读书方便,在琅岐实验幼儿园工作的林女士把家搬到了马尾。坐轮渡往返于马尾与琅岐,成了她每日的“功课”。每天5时许就要起床准备早饭,6时30分前赶到公交站,搭车到亭江东岐码头。她必须赶上7时30分的那班轮渡,否则就意味着上班要迟到了。如果遇上台风,或当天有事赶不上轮渡,她就需要四处找顺风车,绕行长乐经过琅岐大桥入岛。下班后,当她坐轮渡、公交车回到家中,通常都超过了19时30分。
2 建桥史
建设一座直通福州市区的大桥,几乎是所有琅岐人的梦想
交通不便,不仅限制了琅岐人出行,也制约了琅岐岛的发展。
早在1996年,建桥的设想就被提及。2009年,琅岐闽江大桥建设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同年10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开发琅岐岛,启动琅岐闽江大桥建设。
为让梦想早日成真,琅岐人创造出一个个“琅岐速度”。
项目立项、工可批复、17项专项论证、施工招标等繁杂的前期工作,仅用时半年多就完成了。
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参与到前期建设中。琅岐闽江大桥横跨闽江,需要征用琅岐、亭江两镇的土地用于大桥建设。其中,琅岐400亩地块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交地任务。
琅岐路桥公司提前谋划,仅用10天就完成琅岐侧江边吹沙填土10多万立方米、平场圈地60多亩的工作,水、电等设施按时送达工地。
2010年9月24日,琅岐闽江大桥及其接线工程正式开工。
2011年4月19日15时18分,琅岐闽江大桥主塔墩桩基开钻;2012年12月,大桥主塔封顶。大桥主塔施工速度创下全国同类大桥的建设纪录。
此后,主桥钢箱梁架设、吊装,主桥钢箱梁合龙,桥面铺装,大桥及接线工程全线贯通,无一不将工期远远甩在身后。
“精益求精,勇于拼搏,敢于担当”,是琅岐经济区党工委副书记、琅岐闽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琅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是平为琅岐路桥公司定下的精神,而这也成为建设琅岐闽江大桥的真实写照。
2013年4月20日之后的一个月,是琅岐闽江大桥建设最艰难的日子。此时大桥已进入钢箱梁吊装阶段,距离合龙为时不远,但两节钢箱梁在运输途中沉没在大海里。大桥必须赶在台风来临前合龙,否则很可能受台风影响。如若打捞,钢箱梁能否使用?若新制钢箱梁,能否来得及?
难题面前,马尾区委书记林飞拍板:“赶工!合龙就是最好的防台风措施。”建设者们制定了钢箱梁打捞与新制同时实施的方案。琅岐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琅岐闽江大桥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杨木泽亲自带队指挥打捞钢箱梁。一向开朗的郑是平一个多月没露过笑容,身体瘦了10多斤。所幸,沉没的钢箱梁打捞上岸后经检测可继续使用。经过一个多月日夜奋战,琅岐闽江大桥终于赶在台风来临前半个月顺利合龙。
大桥要在2013年底前建成通车,是已定好的工期。为了顺利完工,建设者们奋力冲刺。亭江接线5号路一直到12月才完成土石方清理,留给路面工程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所有力量全部压上,倒排工期,每日安排施工计划,全天候检查监督落实,每晚开会比对工作量。”大桥建设指挥部和路桥公司的领导们在建设后期几乎每天都在桥上度过。琅岐路桥公司总经理朱郁隽说:“十几家施工单位同时在桥上施工,需要协调的问题不仅多而且急。大家分工合作,想分身都难。”大桥建设3年来,琅岐经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琅岐闽江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张依俤黑了、瘦了。上周病倒后,他并没将生病的事告诉同事,而是将药装在包里坚持工作。他说:“大桥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绝对不能轻易下火线。”
大桥建设的总工程师,国家交通部专家胡明义曾在长江、黄河上建造过七八座大桥。他说:“技术层面,琅岐闽江大桥不是最难的。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克服那么多困难,高质量、安全地完成大桥建设,在全国不多见。”据他估算,琅岐闽江大桥的建设工期较同类桥梁建设缩短了一年至一年半。在此之前,交通部下属检测中心对大桥进行了全面检测,认为琅岐闽江大桥在设计标准范围内建设质量良好。
3 腾飞梦
这座桥是琅岐岛大开发大发展的标志
琅岐闽江大桥踏平江海阻隔,使孤悬海上的福州第一大岛琅岐投向福州主城区的怀抱。
琅岐经济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吴红城逐一剖析了琅岐在“后大桥”时代的发展优势。他说,根据优越的生态和景观资源优势,琅岐未来将打造成以生态旅游、度假购物、健康养生、智慧创意、文化休闲、宜居等综合服务为主体,四季花团锦簇、瓜果飘香的琅岐国际生态旅游岛。
得益于大桥,琅岐岛掀起了投资热潮。
2011年,上海城开集团曾来琅岐考察,因看好岛内生态环境及发展前景,决定在此投资。2013年6月8日,该集团与琅岐经济区正式签约,成为首个签约的外来企业。
两年前,中庚集团也进入琅岐岛,收购了绿丰观光园,建设千亩农业观光生态园区。
作为侨乡,琅岐岛的开发还吸引了众多侨胞的目光。美国琅岐同乡会已筹资15亿美元,为返乡投资展开前期准备。同乡会副主席江爱瑞表示,琅岐人在国外打拼了几十年,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听说大桥要通车,都希望回来投资,为家乡建设做贡献。
故事老人与桥
2013年12月26日,琅岐闽江大桥通车前夕,75岁的朱立仪和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来到大桥工地,问情况、拍照片,然后把得到的消息上传到他建立的“琅岐互动网”上。至今,他已在该网站原创、转载了近300篇关于琅岐闽江大桥的文章,上传照片500多张。
8年前,朱立仪自费建立“琅岐互动网”,希望能为在外的琅岐人传递家乡的动态。琅岐闽江大桥的建设消息引起了他的兴趣。从大桥选址、吹沙填地、施工单位进场、塔墩开钻、主塔封顶到大桥合龙,琅岐闽江大桥建设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他都在关注。他每周去大桥工地一次,琅岐路桥公司为此给他发了一张特殊的通行证。
“选址的时候,我应邀坐上直升飞机。从天上看琅岐,好美!主塔塔墩开钻时,我就在旁边,那桩基的钢护筒直径有4个篮球场那么大,很壮观!”朱立仪说。
在朱立仪看来,“桥通岛兴,大桥是琅岐的希望”。朱立仪出生于琅岐下岐村,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到位于马尾的福州二十四中教书。1978年,他调回琅岐,在琅岐中学任教,直至成为校长,然后退休。他回到琅岐后,就再也没离开过。作为教师,他很关注岛上年轻人的动向,“因为交通不便,经济受制约,琅岐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不愿意回到这里”。朱立仪盼望着大桥开通、琅岐发展,到时候岛上会有更多优秀人才留下来建设家乡。采访手记
大桥助推福州新区发展
琅岐闽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将重写福州东部交通格局,将闽江口连成一线,打通马尾新城“动脉”,拉开福州新区发展新格局。大桥对加快闽江口组团开发建设,推进马尾新城建设,拓展福州城市空间,推动福州向滨江滨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马尾区区委书记林飞表示,琅岐闽江大桥是福州市委提出加快福州新区开放、开发战略后,马尾新城竣工的重要基础设施。大桥的通车,将促进福州新区沿海大通道建设,缩短中心城区与福州新区的空间距离,实现产业对接。大桥通车,有利于推进琅岐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使琅岐的民生发展水平进一步与城区接轨,使琅岐生态旅游岛建设提速。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池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