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
http://www.mwnews.cn 2016-05-26 15:33:48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成都西门,浣花溪畔。伴着三月的轻风细雨,怀着向往已久的崇敬心情,走进杜甫草堂,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杜甫这句诗中的草堂,就是此地成都草堂。草堂旧址内,大廨、诗史堂、工部祠三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由前到后坐落在中轴线上,古朴典雅,幽深宁静。
进入草堂正门,跨过石桥,草堂大廨。一座通堂式敞厅,高朗明亮,气势非凡。两壁悬挂著名书法家邵章书写的对联: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观赏长联,只觉风骨韵味,意深语工。
诗史堂是中轴线上主体建筑。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因此而得名。杜甫的诗歌真实地展现“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生活画卷,客观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一千多年来,历代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收集、核正、注释、评点、刊行等工作,中外文字各种版本,竟有七百多种,诗史堂收集的版本,是最集中的地方。
工部祠内有明清两代杜甫石刻像,杜甫曾做节度参谋工部员工郎,祠堂由此而名。祠堂一屋三楹,封山亮柱,高台石阶,花窗格门,肃穆庄重。祠前东穿花径,西凭水临。祠后点缀亭、台、池、榭,又是一番风光。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征着杜甫的茅屋,已成为杜甫草堂的标志景点和成都著名景观。
站立“少陵草堂”碑亭前,千古沧桑,历史回想。公元760年春,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有了一个栖身之所。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倾盆,“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长夜难眠,慷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念置身处地,仔细思量:杜甫在极其艰难困境中,竟抒发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忧国忧民情怀。如此博大胸襟,阔大心境,千百年来,激荡了多少仁人志士爱国忧民的心灵!
杜甫离开成都,草堂不复存在。五代前蜀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得以存传。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演变至今日草堂,规模宏伟,占地300余亩,成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著名园林,是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其间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幽深静谧。置身草堂,可雅赏蔽日遮天的香楠林,傲雪迎春的梅苑,清香四溢的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