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化无序为有序 促进民间信仰健康发展

http://www.mwnews.cn  2021-04-25 11:14:06   来源:凯风网    【字号

  2021-04-25来源:中国反邪教网

  内容提要:

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之源,千百年来,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在组织、场地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表现出突出的无序性,对扶贫工作、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等方面都构成了挑战,面对这种挑战,我们需要化无序为有序,促进民间信仰健康发展。

  关键词:

民间信仰;无序;有序;健康发展

化无序为有序 促进民间信仰健康发展

  民间信仰作为传统民俗文化之源,千百年来,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起着构筑民间精神价值体系与发挥民间教化功能的作用,而且起着凝聚基层民心、促进民众自觉履行社会义务和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正是民间信仰在基层社会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要达到对基层民众的教育引导,以及管理,作为党和政府都需要利用好民间信仰,以期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

  民间信仰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这从改革开放40年民间信仰的热度再次高涨可以体会到。改革开放,特别是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这在促进农村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特别是农村的文化生活显得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加之比较宽松的宗教信仰环境,让民间信仰由此获得复苏与发展的机遇。但同时,由于民间信仰不属于宗教,不在有关部门管理范围内,使民间信仰发展表现出的无序性比较突出,对现实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需要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一、民间信仰发展无序性的表现

  (一)组织的无序性

  民间信仰有关深厚的群众基础,能够起到一呼百应的效果。正是由于这一点,容易以此把人们组织起来,进行各种活动。人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会问这样的组织行为是否合法,是否应该报请有关方面批准。有关地方组织,如乡镇、村两委,似乎也不好出面干预此类名义的组织行为,甚至有的还积极参与、支持,认为这是民间自发组织的,是顺应民间意愿的组织行为,或出于民间心理基础,也不好干预。

  (二)场地建设的无序性

  与组织的无序性相对应,场地建设方面表现出的无序性比较突出。民间信仰热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在这方面投入的热情,即可能舍不得这,舍不得那,但要是用来投资建设民间信仰场地,很多人都愿意,并且认为这是积善行德的好事。同时,在大多数人看来,修建民间信仰场所是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批的,建就可以了。事实上也是如此,各乡村集资建设的民间信仰场所,没有那个是经过政府有关方面批准建的,包括一些老板,发达了,投资兴建的民间信仰场所,基本都是如此。

  (三)集资行为的无序性

  场地建设的背后,需要大量资金。那么,资金怎么来?一是向村民集资,一是向老板筹集,再就是向走出、外出工作的人进行筹集。而这其中似乎也是不需要向任何有关方面申请,只是经过具体的筹办方协商基础上进行,并具体组织实施。另外还有信众,处于发愿,了却愿心,四处奔走,进行化缘,这其中又有多少是经过有关方面同意批准了的,而基于对其善心的肯定,或出于传统民间心理基础,一般都要多少给予一点。

  (四)活动开展的无序性

  以民间信仰组织的各类活动在丰富民间文化生活、活跃民间经济交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近年来,在政府的鼓励支持下,活动开展异常活跃,但表现出的无序性也十分突出。这种无序表现在一是不需要报有关方面进行审批,二是活动内容本身应有的规范引导,活动形式超出正常的社会价值诉求。

  (五)信仰本身的无序性

  民间信仰总是与传统儒、释、道交织在一起,可以说是吸收了很多传统儒、释、道的成分,多是没有固定的信仰对象,凡是被信仰者,皆可作为信仰的对象进行礼拜。这其中不可否认,掺杂了很多迷信成分,让传统糟粕性的东西死灰复燃。

  (六)管理的无序性

  有些地方针对民间信仰发展态势,可能出台了有关的管理办法,但总体是基于民间信仰的民间心理基础,有关方面在管理上有畏难情绪,能不管就不管,或管,也是不是认真对待。当然,对于民间信仰该谁来管,该怎样管,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自律意识强的,可能让民间信仰有序运行,自律意识不强的,则就明显使管理处于真空或无序状态。

  (七)传播的无序性

  与上面所述相应,民间信仰传播表现出一定的无序性。有些借着自发组织进行传播,有的借着筹集、场地建设进行传播,有的借着举办活动进行传播,这样的传播无须通过有关方面批准,有关方面对这样的传播也是难以及时有效管理。

  二、民间信仰发展无序性带来的挑战

  民间信仰发展表现出的这样一些无序性,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村民自治的必然,更是对农村社会管理失之过宽的必然,当然也是农村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弱化的必然。民间信仰发展的这种无序性,潜藏着很大的隐患,其中包含着一些无形东西无疑像一种暗流,随时可能构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

  (一)给扶贫工作带来严重挑战

  扶贫扶智、扶贫扶志,但是民间信仰有时传播的一些东西,弱化着人们对知识本身的追求,消磨着人们内心对摆脱贫困的渴望,把贫困往往归结为命运,归结为对神的不敬,归结为自己的一些不当行为触犯了神灵,归结为风水等等,因此不是寄希望于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摆脱贫困,而是寄希望于求拜神灵、民间大仙、阴阳风水,希望通过“讲究”一番,而改变贫困面貌。这构成了一些地方深陷贫困的重要因素,成为一些地方扶贫工作的最大障碍。

  (二)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严重挑战

  民间信仰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一定的自组织形式,这种自组织形式会成为乡村治理主体中很有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一个主体,如果任其无序发展,会对乡村治理构成很大威胁,特别是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则构成威胁更大。

  (三)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构成严重挑战

  民间信仰作为左右人们思想和灵魂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价值系统,这种价值系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也有消极的一面,如天命观。这种价值系统往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违背的,并且会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止步于民间信仰的信众。

  (四)给党和政府在民众中的威信形成严重挑战

  由于民间信仰处于管理的真空,使民间信仰游离于党和政府管理边缘,这也成为民间信仰无序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由于这样一种情形的存在,使民间信仰者无视党和政府,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只要是不被问责,永远想不起向有关方面申请办理有关手续,无疑,党和政府的威信在民众中受到一定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五)给有关方面管理宗教事务带来严重挑战

  民间信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它游于宗教之外,但又与宗教有关割舍不断的关系。它往往是在吸收传统宗教和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产生的,没有宗教的仪轨戒律,没有固定的信仰对象,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是一种自发性的、自由自在,并且影响广泛的信仰形式,正因为如此,一些传教者会借此传播其“信仰”,这给有关方面进行宗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也给邪教的传播造成可乘之机。

  (六)给民间信仰本身健康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民间信仰之所以有着深厚的生存土壤,就是因为它其中内涵的一些积极健康的东西,一些满足民众文化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东西。但不可否认,民间信仰也包含着一些糟粕性的东西,因其无序,这种糟粕性东西可能显现出来,因其无序,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可能因此乘虚而入,因其无序,可能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这对民间信仰健康发展带来严重挑战。

  三、化无序为有序,促进民间信仰健康发展

  作为具有深厚民众基础的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源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历史上,民间信仰在基层社会治理及其教化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善于化无序为有序,引导民间信仰健康发展,会使其成为社会治理有效推进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一)注重立法,从法治上促进民间信仰健康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树立宪法意识和确立法理理念。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依宪治国和依法治国的根本在于落实。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要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民群众中。民间信仰要发挥正向作用,必须将其纳入到法的轨道,让其有法可依,让其依法运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必须注重这方面立法,并且经过改革开放40年,我们应该积累了许多立法经验,能够保证立法既起到规范民间信仰的作用,又起到促进民间信仰健康发展的作用,让民间信仰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

  (二)注重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促进民间信仰规范地运行

  立法让民间信仰规范、健康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具体在现实中,为了保证相关立法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需要有关方面拿出具体的管理办法,既保证民间信仰群体的基本诉求得到尊重,又能将其纳入具体部门的视野中,引导其规范健康发展。具体管理办法可以涉及组织许可(通过审核颁发相应许可证)、活动的申请程序和办法、资金筹集和场地建设审批,等等。当然有关方面要主动变管理为服务,一方面赢得老百姓的支持,另一方面让民间信仰成为丰富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三)注重调查研究,为民间信仰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对于民间信仰,学界关注比较多,研究成果也不少。但有关方面,特别是统战、宗教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关注、研究不够,这也是为什么民间信仰发展无序化的一个根源。对民间信仰的关注,实质上是对老百姓现实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关注,是体现人本情怀的很重要的表现。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有关方面心中有了百姓,时时刻刻装着百姓,我们就会注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诉求,就会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答案,自然也会防止民间信仰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个主题,防止民间信仰偏离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航向。

  (四)注重促进基层经济文化发展,消除民间信仰迷信化的落后经济文化因素

  民间信仰中包含有糟粕性的东西,弄不好就会使其成为愚昧人民的工具,让老百姓陷入新的迷信活动中。民间信仰这种糟粕性的东西有其生存的经济文化基础。相对来讲,经济文化越落后的地区,民间信仰的糟粕性的东西越容易获得生存的空间,越容易让人们所接受。所以,为了消除民间信仰糟粕性的东西,我们必须重视民生问题。通过民生问题的解决,让老百姓认识到,党和政府才是他们最可依靠的力量,只有党和政府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改变自身命运。只有积极学习和掌握党的政策,顺应党的政策,只有辛勤耕耘,不断努力,才能求得更大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身命运。

  (五)注重对弱势群体关注,消除民间信仰迷信化的主体因素

  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上。当弱势群体缺少人们的关注,极可能被一些人所利用。弱势群众可能是一些因精神方面、身体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原因,或兼而有之的原因成为弱势群众的,当有人作出许诺,能够改变他们的这种现状,对那些极度渴望改变“弱势”现状的人们,无疑具有诱惑力。异端邪说因此就有了可依附的主体。所以,作为我们社会,要给予弱势群众以充分的人文关怀,让他们能够时时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关爱,让他们生活的有尊严。如此,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就消除了异端邪说所能够依附的主体,让民间信仰减少了被居心叵测的人所利用的可能。

  (六)注重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让民间信仰者提高主体意识

  国家治理现代化表现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上,没有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推进,要注重发挥各类主体的积极作用。民间信仰群体是具有高度自治性的自发性组织,他们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利用得好,可能使基层社会走向一条善治道路,利用不好,可能阻碍基层社会治理走向善治。因此,我们对于民间信仰群体要给予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存在的价值,让他们主动承担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责,积极发挥他们的价值引导作用,自觉纠正民间信仰中不合理的成分,自觉承担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责任,让民间信仰因此展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价值。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