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堰
http://www.mwnews.cn 2016-04-29 16:49:57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张良柱
到四川不到成都,到成都不到都江堰,是不算到“天府之国”的。记得三十多年前,上初中地理课时,初知都江堰;便总想去看看。直到今年三月,机会有幸到了成都,去了都江堰,终于了却心愿。
阴雨天气,下午三时到达都江堰市。走进都江堰城,便是走进了水的世界,城里随处可见小桥流水,七条江河穿城而过,水在城中过,城在水中立;人在城水之间,俨然一天府水乡画。集山、水、林、桥、堰、城为一体的都江堰古城,却是无愧于中国最佳魅力城市之称!
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古代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正是岷江江水绿如蓝时节,一江绿水滔滔顺势东流,景区玉垒山上满山葱茏。那些有着极强生命力的古迹,穿越时空,雄伟壮观地展示着古人的非凡才智。
径沿水转,人随路引,只见古木参天,峡峰对峙。站在“离堆”之上,都江堰主要景观——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一览无余。岷江江水从丛山峻岭中来,被鱼嘴利剑般一分为二。西边外江,岷江正流,地势高而宽。东边内江,人工凿成,地势低而窄。鱼嘴分水堤,利用地势,自动分水,随季节转换水量亦自动置换。冬春水少,内江主流,水量六成。夏秋水多,外江主流,内江四成。鱼嘴分水堤上,“安澜索桥”横跨内外两江。索桥始建于宋代,为我国古代著名“五大桥梁”之一,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飞沙堰看是平凡,而功用非常之大,旱时蓄水,涝时泄洪。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大量泥沙,经此宽缓地带,自动沉淀截停,清水流向宝瓶口。宝瓶口是在玉垒山上开的口子,人工凿成,为内江进水咽喉。因形似瓶口,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
成都平原,在古代曾是一个水旱灾十分严重之地,有“泽国”、“赤盆”之称。李白在《蜀道难》诗中“蚕从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公元前250年,秦昭王任命水利专家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治水基础上,经三年勘探水脉,历八年修建成集引水、排沙、泄洪为一体的都江堰水利体系,从此一江清澈之水流向成都平原,浇灌万倾良田,成鱼米之乡。史记上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美名,由此名扬天下!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然而都江堰却是雄姿依旧、青春永驻、神奇犹在,仍然是“天府之国”美名的源泉,那一江碧水,依然灌溉着四十余县千万亩良田。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李冰因此位列中国古代百名科学家之首,是世界水利的鼻祖。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泽万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神奇的都江堰就是“活水源头”。饮水思源,感恩造福,人们为了纪念李冰父子,在玉垒山上修建了“二王庙”,傩戏中的水神河伯,也换成了灌县李冰。中国百姓朴实的感激之情,将太守提升为“王”,将人升化成心目中的“神”。观看景区喷泉中的卧铁、竹笼、马扎“治水三宝”,细读“二王庙”中壁上“三字经”、“六字诀”、“八字格言”,深为那些科学的又富哲理的治水经验之精华,而肃然起敬。李冰父子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华夏子孙代代顶礼膜拜!
古堰悠悠,清流汨汨,流经了秦时明月,流经了宋时花香,依然浩浩荡荡,魅力不减。走近岷江,亲近都江堰,心灵深深地为她那难以抗拒的无穷魅力所震撼!在雨中,闻听江水滔滔地诉说,寻着华夏文明历史的灿烂篇章,猛然记起余秋雨散文《都江堰》中的句子: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