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那些正在消失的老手艺,你还记得几种?
http://www.mwnews.cn 2018-01-29 09:58:2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曾经,大批量的机械生产还未出现,生活中的各种器具、食品等制作都离不开人们的双手。如今,时代发展,“老手艺”渐渐随岁月远去,只留下文字、图片和记忆,证明它们曾存在过。
爆米花
一颗葫芦状的“炮弹”支在小炉子上,师傅正摇着手柄让它旋转起来,旁边连接着一个手动风箱。只听“嘭”的一声巨响,一团白烟升腾而起,香喷喷的爆米花便装满了口袋,诱人的香气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在上世纪80、90年代,师傅们经常挑着爆米花机在马尾的大街小巷穿梭,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神奇魔法师”。如今,超市里有售卖微波炉版的爆米花,只要放微波炉里加热即可。还有一种将玉米粒、糖、食用油倒入全自动爆米花机内,大约5分钟一大箱的爆米花就新鲜出炉了。
拉线面
孩童时期,走在马尾旧街上经常都能看到挂在架子上的线面。听老师傅介绍,做线面要选在有太阳的时候,不然线面会发霉,还不宜太干,干了易碎。制作的时间大约要九个小时,精选优质面粉为原料,佐以食盐、生抽、木薯粉等。经发剂、拌剂、绞剂、切条、粉条、油条、串面、挂面、拉面和换面等十道工序,方能制作而成。如今,因制作工序的繁琐,马尾拉线面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了,据小编了解马尾旧街现仅存叶师傅和林师傅为主的两户人家,在逢年过节时还会制作一些线面。
弹棉花
十几年前,马尾上岐村附近有家弹棉花的店铺,师傅手艺了得。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一堆棉花变成了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这全靠弹棉花师傅那双有魔力的手。他们通过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来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我们所听到的弹棉花标志性声响就是由弓发出来的。从弹、拼到拉线、磨平,做起来相当费时间,手艺熟练的师傅,一天也不过能弹上一、两条而已。现在,弹棉花的手艺已经被机械化操作所代替,生产效率是手艺人的几十倍,那家店铺也不复存在了。
画糖画
记忆中老师傅的现场糖画是交上几元钱,在旁边的动物小转盘上转上一圈,指针指向什么,老师傅就给你画个什么。无论是最简单的糖饼,还是栩栩如生的关公、骏马、孙悟空,孩子们只要看见就欣喜得不得了,小时候都拿这糖人当宝贝般舍不得吃。
捏面人
捏面人也曾是马尾街头一道美丽的风景。用面粉、糯米粉作为主要原料,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各色的柔软面团。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经过捏、搓、揉、掀等手法,顷刻之间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便完成了。
时常听老一辈念叨,“在我们那个年代,东西坏了都是想着拿去修。不像现在,东西坏了就直接换新的。”
磨刀
“磨剪子嘞,锵菜刀。” 记忆中,那吆喝声响亮而清脆,声音的主人磨刀匠总是肩扛一条长板凳走街串巷。家里的妈妈们,每次听到声响都纷纷找出钝刀,锈剪子,循声而去。如今,经济状况好了,买新刀的人多了,再加上普遍使用的不锈钢刀不如以往的钢刀容易磨损,自然磨刀匠的用武之地也就不多了。
补锅
曾经,补锅匠的身影时常出现在马尾街头。他们背着风箱、炉子、钳子、铁勺等工具以及煤块等燃料。补铁锅时,他们点燃燃料,拉动风箱,待火烧得旺盛一些后,拿出铁皮,放进火炉烧成铁水,然后将这些铁水灌在铁锅破损的部位,快速搅匀,冷却后,铁锅就补好了。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电磁炉等更方便的厨房电器,补锅的人就越来越少,街头也难觅补锅匠了。
补鞋
马扎、木箱、修鞋机、铁撑子、物料,是补鞋匠的全部家当。印象最深的便是马尾镇涵洞附近的一对老夫妻补鞋档,因年事已高,最后一次营业也已是十几年前了。庆幸的是,补鞋这门老手艺虽然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在马尾有名的补鞋摊位还是有几家的。“鞋弟”就是马尾旧街小有名气的补鞋匠,手艺精湛,附近的居民都喜欢找他补鞋。
修伞
伞,可以遮阳,可以挡雨,是人们居家生活的必需品。如今想买把伞是件很简单的事,但伞坏了想找个地方修可就不容易了。作为一份日渐衰微的职业,马尾越来越难见到这些修伞的手艺人。不过,仍有少数“移动式摊位”在街头巷尾坚守着这一老行当,让“骨折”的雨伞能继续使用。
精修钟表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师傅们的兵器,他们让暂停的时间行走,而他们却仿佛停留在时光之外,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记者 张桂芳 图片来源:网络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