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夹粉包”:走上民俗文化舞台的马尾小吃

http://www.mwnews.cn  2013-02-26 17:09:37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谁能想到这个从家庭餐桌到校园点心的“夹粉包”,会走进酒家,走向民俗文化节的舞台。在马尾街,就深藏着这么一位做“夹粉包”的能手王爱贞,她做出的夹粉包精致可人,皮透馅甜,让人止不住垂涎三尺。

  美味秘诀

  王爱贞祖传的“夹粉包”正是此次代表马尾参加第三届(福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的特色美食。“夹粉包”的“夹”用福州方言念作“ga”,意味“混合”,缘于“夹粉包”的内馅和外皮都是用多种材料混合而成的,而非单一的一种原料。王爱贞告诉记者,“夹粉包”的内馅是由花生、芝麻、梅舌等6种材料混合制成,与汤圆的馅料颇有几分相似。“我做出来的‘夹粉包’之所以会受邻里街坊们的青睐,主要源自外皮的口感。”王爱贞说,祖传下来制作“夹粉包”外皮的材料是由藕粉、薯粉等5种粉类材料搭配而成,同时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调和,才能做出剔透Q滑的“夹粉包”。

  在王爱贞家中,记者亲眼见识了这位“大厨”的风采,调面、加水、揉面、和馅……每一道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娴熟的手法使得整个制作过程井然有序,完工后的“夹粉包”形似小笼包,晶莹剔透小巧玲珑。“‘夹粉包’大多煮成甜汤,也有的人喜欢用来油炸,也是香脆可口,夹粉包的大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制作。”在王爱贞的热情邀请下,记者品尝了这个特色的“夹粉包”,轻轻咬下去,外皮软滑,弹性却恰到好处,往深处品尝,舌尖碰触到内馅香甜的味道萦绕口中,香酥的花生、清甜的梅舌,各中滋味真是无法比拟,恰到好处。

  结缘之路

  王爱贞和记者聊起了与“夹粉包”的结缘之路。王爱贞祖传的“夹粉包”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遗憾的是,父辈们并未向她提及“夹粉包”是如何被祖先“发明”出来的。“从懂事起,家族就在经营‘夹粉包’了,当时可是出名了,家里做的‘夹粉包’经常被多家福州酒店预定一空。”王爱贞自豪地说。之后,‘夹粉包’越来越受大家的欢迎,家里时常忙不过来,王爱贞和姐妹们为了给父母分担重担,于1980年开始学习做“夹粉包”,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王爱贞迅速掌握了制作技巧和配方。

  1990年,王爱贞开始真正担起“夹粉包”的生意,她独自奔波到市场申请摊位,将在家中制成的“夹粉包”放到市场上销售。如今的王爱贞已开始“半歇业”,“这次参加福州市举办的两岸民俗文化节,也是想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走进马尾,品到马尾的特色小吃,同时希望我们能将这样的传统美食继续发扬下去。”王爱贞激动地说。

  记者 林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