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马尾地区消失的水上居民

http://www.mwnews.cn  2013-04-18 14:51:56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李功雄

  我国东南沿海在先秦时代,除越族之外,尚存有另一民族,称“蛋族”。据历史记载见《国语》称为“水人”。至唐时又称:“白水郎”。见《太平寰宇记》,柳宗元称“水人”为“蛋”。魏晋时称“蛮蛋”。隋唐时称“蛋人”,宋、元时称“蛋族”。隋唐时称“蛋人”,宋、元时称“蛋族”。由于延江生活,受汉族文化影响,同化程度很深,已失去少数民族固有特色,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不将“蛋族”列为少数民族之一,被改称为“水上居民”,统一水上派出所管理。

  近百年来,“水上居民”与汉族之间在人种,文化,语言,早已难于分别,但在经济、生活习俗及生活区域等方面,还留下某些特点。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在马尾码头常见蛋民使用一种特殊形状船只,船首尾尖向上,船身平阔,其形似蛋,故人称“蛋船”,“蛋民”生活在船上,以船为家。他们以捕鱼、运输、搬运为业,编篷濒水,浮家泛宅,追潮往来,各分港沃,不相凌杂,随江处栖泊,见《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解:“蛋族以其生长船中,两足俱曲,故称‘曲蹄’”,福州人呼之为“曲蹄仔”。蛋民在内港河弯捕鱼虾的称“讨小海”,出海捕捞称“讨海”。由于靠小木船和粗陋工具,遇到狂风巨浪、洪水,会遭不测,因此多数蛋民多抱消极人生,喜酒、不事积蓄,衣着皆为粗布,颜色以蓝、黑为主调,大裤筒。妇女衣襟袖领上常镶有黑色布寸余宽,梳田螺髻,髻尾朝天,如有女子到18岁时,在船头放上一盒鲜花,待论婚嫁。

  福州地区蛋民分布在闽侯、琅岐、南屿、长乐、白沙等地,有江、唐、翁、欧、池、浦、卡、连等姓。在洪山桥一带多为欧、卡、池姓,在台江三保、帮洲一带为唐、赖、江、詹姓,马尾一带以欧、翁、连,六江一带为连、林为多。有的后来将“詹”改为“张”姓,“欧”即鸥之意,“翁”即渔翁之翁,而池、江、浦、唐则以住居水域而称姓。据《闽县乡土志》载:“蛋族皆蛇种”,由于蛋民有拜蛇风俗,已蛇为图腾。

  旧社会蛋民受歧视和压迫,列为贱民不准参加考试科举,生活在贫困线之下,他们多在江河沿岸聚居,男女俱跣足,不穿鞋,好水性,每年正月,妇女结群携篮,到岸上串门,唱贺年歌,讨百家米米果,以扫除晦气,求得来年交好运,此种习俗到上世纪70年代仍存。由于马尾百年前就是对外开放通商口岸,在外国的传教士的影响下,许多蛋民成了教徒,相信上帝会改变其生活,改变人生。还发展到一定的群体。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动员鼓励水上居民搬迁上岸定居生活,如今都成了社区街道的局面,不变的是姓氏,水上派出所也撤销了,居民身份证也没有“水上居民”之分了,蛋族与汉族完成为一体。

  但历史还留下他们的遗迹,正如康熙词典中修改的注释一样:“蛋本作但,后世改作蜒”。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