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熙:解决市民的出行需求是我的职责
http://www.mwnews.cn 2020-08-20 08:49:15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江超云
每天7:30,还有一个小时才到上班时间,但林熙的身影已经出现在公交车场内,车辆卫生、充电情况,智能公交运营监控调度系统运作情况……每天不下半小时的巡场工作是他开启工作日的习惯。有时跟着值班人员查看夜间收车、收钞情况再收工。这样的工作流程,林熙做了三年有余。
规范化运营 人性化管理
林熙,我区首个区属公交公司的总经理。
为了改变区内公交线路运营服务受制于市公交集团的现状,2017年2月17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了。谁做这个领头羊?时值国企改革,时任区运营所所长的林熙被推举了。一是业务过硬,二是自身有挑战的勇气。
但了解公共交通系统的运作,并不代表了解公交公司的运作,如何设计合理的线路、制定科学的管理方式?林熙需要更专业的人,他找到了时任市公交公司运营部经理周海云,最终成功完成了最早M1线路优化、站点设置等工作。
2013年,林熙积极推动完成了青洲公交总站的建设,总站建成后,市区到马尾的公交线路得以延伸,线路也从2条增长到如今的16条。“当时林总还在交管所时就有对接过工作,他人踏实、务实又可靠,秉持着满足市民出行需求为职责的理念,从来不会拍脑袋做决定。”周海云谈起林熙来,赞不绝口。
这是要想运行井然有序,除了要合理布置线路,还要善管理。管理人员和公交车辆数的配比率低,这是个不小的挑战,林熙抓到了关键:规范运营才能实现高效。
从善用系统科学排班次,规范车辆管理,提高利用率,保证车辆运行有序,到严格落实驾驶员招聘制度,重庆公交车坠桥事件发生后,全市对公交车驾驶员进行了背景安全再审查,马尾公交驾驶员全员通过了背景安全审查。
规范运营之下不缺人性化。住,优先满足。为保障驾驶员休息,林熙决定将原有厂房改造成20间驾驶员宿舍,从4人一间调整到2人住一间。吃,一视同仁。“以前还有驾驶员以为跟领导同时段进食堂会吃到更好的伙食。”如何打消质疑?“照常吃饭。”林熙回答得坦荡,日子久了,眼见着大家餐盘里的都是一样的菜,质疑自然烟消云散。
防疫一线 冲锋服务
林熙为马尾公交新线路的开通奔走市交通委数次自不必说,为员工的福利奔走也不遗余力。
驾驶员王蓉的孩子今年入学就三年级了,不愿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的她把孩子接到身边生活,但入学是个不小的难题。林熙一得知此事,带着材料就上教育局打听如何解决孩子的入学问题,并确定可以进入离公交公司最近的快安小学就学。
“做事爽快,决断果决。”周海云的这句评价是林熙的做事风格,也引出了疫情初期,林熙如何带领公交公司在抗“疫”之路上披荆斩棘。
当时疫情中心武汉还未封城,林熙在新闻中捕捉到了些许信息,安排后勤部门马上加大口罩、消杀物品、粮食的采购。他们搜罗了区内药店、甚至闽侯,“那时候的口罩还是六块钱一包!”但公交系统不比普通家庭,用品消耗速度快,林熙又联系了区卫健局,达成互助关系,让公交公司成为定点补助防疫用品的一员。
虽然疫情严重,但公交车不能停班,林熙就带着公司严防死守,车辆一趟一消杀,让员工、乘客觉得M系列车几乎是个“移动的消毒柜”,这点让乘客蒋小姐颇有安全感,“疫情值班,每天坐着M1上下班,车上那消毒水的味道,口罩都挡不住。”
物资紧缺,使用有先后。要优先保障驾驶员的安全,后勤人员就这样被“锁”在了公司内。但也为了抗“疫”,林熙又带着公司冲在了抗“疫”一线。疫情期间,交通不便,公交车成为了“抗疫房车”,接送亭江、琅岐卡口的志愿者上下班,为区内复工复产的企业载送员工,甚至因为公交车身环车配备监控探头,还开发了用监控探头记录各路口卡点上往来人员的信息、工作情况的新功能。
马尾区首个区属公交公司成立以来,一路摸索着,林熙遇到了许多难题,聚集了许多伙伴,解决了许多问题。就像他对记者说得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解决马尾区市民的出行需求。”他带领团队做得最多的,也是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