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科技 >> 正文

调查:英国指中药有毒 偏见还是误解?

http://www.mwnews.cn  2013-09-11 10:25:10   来源:科技日报    【字号

  原标题:中药有毒:偏见还是误解?

  英国药品及保健品管理署(MHRA)上周发布的一则中药警告再次把我国的中药产业推向风口浪尖。

  MHRA发布的中药警告称,中国北京同仁堂的牛黄解毒片、保灵堂的白凤丸以及恒隆昌的发宝等药物含有巨量毒素,其含有的铅、水银以及砷等毒素严重超标。MHRA警告民众,在购买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因为这些药品的安全和质量未受到评估,而且标准各不相同。

  针对此事,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在其官方网站发表声明。声明称,“同仁堂公司没有在英国和瑞典注册过牛黄解毒片,也没有向英国和瑞典出口销售过牛黄解毒片”。这是同仁堂针对“牛黄解毒片含巨量毒素砷”做出回应后再次发出的官方声明。

  针对MHRA警告所称的“所有这些(被警告)产品都是无牌经营,未被批准在英国销售的。然而有人发现这些(被警告)产品在互联网上有销售”,同仁堂官方声明称,“我公司从未在互联网上销售此产品。对此,我公司极为关注,将组织力量进一步核查。”

  8月22日,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我们的牛黄解毒片是按照国家规定生产的,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建议记者登录其官方网站查看该公司所发表的声明。

  中药安全性可获保证

  在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主任医师冯利告诉记者,牛黄解毒片是中医古籍中清热解毒的名方,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硫和砷的化合物,其中的砷是以稳定的化学物质形态存在的,与剧毒药物砒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费者按照说明书服用,在不超量的情况下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

  针对中成药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冯利认为,在我国目前应用的中成药中,有很多属于矿物类药物,这类药本身的有效成分就属于重金属。矿物药不仅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中药的特色之一,更是中医药疗效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国外一些关于中药毒性的结论或报告,大多都是基于单味药物或单个成分所做的实验,而非复方中药,忽视了中药的炮制和配伍过程中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对其得出的毒性结论也应有理性判断。

  “即使是有毒中药,在中医理论中也有一种以毒攻毒的治疗法则,用中医理论来讲,以毒攻毒就是以药物的毒性驱除人体的邪毒,只要配伍运用得当,往往能收到奇效。”冯利告诉记者,在医疗实践中就有许多以毒攻毒的成功例子,比如医学界熟知的用砒霜治疗血癌的方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外,全蝎、蛇毒、雄黄等毒性中药均被证实对多种癌症治疗有效。他认为,只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规范合理用药,中药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但他同时提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患者在服用任何药物时都应注意一定不能超量,更不能久服或滥用。

  中药不良反应率低于西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抑或生物制品,几乎所有的药物无一例外的都存在安全性的问题。国家食药总局2012年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结果显示,化学药物(西药)的不良反应占81.6%、中药占17.1%、生物制品占1.3%。中药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西药。

  根据我国药典,中药有有毒和无毒之分,有毒中又分大毒、小毒等等,其中纳入医疗用有毒性药品管理的多达27种,比如砒霜、斑蝥等皆为剧毒。但专家指出,药与毒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怎么用,用多少,才能达到“治好病而又不致病”的目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教授表示,中药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安全性问题,中成药的制作非常讲究炮制和配伍,其目的就是抑制毒性、提高疗效。中药经过规范的炮制和配伍,毒副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合理使用是安全有效的。此外,中药在用量和服法上也非常有讲究,使用药师推荐的正确的剂量和服用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但同时,高思华告诫患者,“中医用药讲究症候,即使临床表现类似,患者身体状况寒热虚实不同,用药也可能千差万别,患者不能盲目使用,一定要在药师指导下用药。”

  中药重在疗效

  在8月2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炼说,在长期应用和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历代的中医名医专家的经验总结与提炼,证明应用中医理论指导应用中药是安全有效的,中医在捍卫健康、治疗疾病方面发挥了突出的历史作用。他认为,所有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严格审批上市的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都是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而且是得到有效监管的。

  王炼说,“中药的质量关乎中医的疗效,关乎中医药的生命力,关乎百姓的健康,特别是在推进中医药服务百姓健康行动中,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包括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产品和中药产品显得非常重要。”

  “同时,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包括生存环境、疾病谱、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高科技在中医药的研发、生产领域的应用,我们对中药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化。国家有关部门,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协同攻关,组建平台,建设多学科研究队伍的形式,对中医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加以控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成果贡献给人类健康。”王炼如是说。

  而针对国际社会对我国中药的频频报道误区,业界专家认为,中医药的国际化之路还很艰难,要使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大幅提高,关键就在于中药产品应更多在毒性检测、药品成分分析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苦下工夫,不回避不含糊,否则还是可能招来源源不断的质疑和警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