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潘镔:用沙子挥洒梦想

http://www.mwnews.cn  2013-02-25 15:12:24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一把细沙,随着潘镔多变的手势,泼、撒、描、勾,马尾船政历史就在沙画台上显现出来:马尾造船厂、罗星塔、天后宫……一个个马尾的标志性建筑活灵活现,一幅幅沙画在指尖律动中汇成一篇篇马尾故事。这个沙画表演即将在第三届(福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民俗技艺环节中展示。

  沙画师潘镔还有一个更让人熟知的身份——马尾君竹小学副校长。因为从小热爱画画,他在业余时间自学成才,从此喜欢上用手指来演绎“沙画微电影”。

  从墙上涂鸦到沙画台上作画

  潘镔今年29岁,福州人,这个儒雅、稳重的“80后”一提到沙画就兴奋得手舞足蹈:“我很喜欢画画,小时候我把家里的墙壁都画满了,《红楼梦》、《西游记》的人物成了涂鸦的对象,不管像不像,都往上画。”潘镔笑着说,“很感谢我的母亲,她对我的涂鸦行为没有责骂,而是不断鼓励我,虽然没受到正规的训练,但我把这个兴趣爱好保持到现在。”

  2009年初,潘镔和妻子在湖南卫视《天天向上》节目中第一次看到了沙画表演。“你这么爱画画,为何不尝试一下沙画?”妻子一语惊醒梦中人。喜欢尝试新事物的潘镔最开始在网络上找视频看,然后搬出装家电的纸箱子,在四周围上板砖,罩上一块玻璃,抓一把黄沙就开始创作。虽然方式方法都没寻得要领,但他越发喜欢这个天马行空的创作,“每一次作出的画都是惊喜!”

  不安于自行摸索,潘镔通过网络找到北京、上海的一些沙画师,但没有人愿意把这个新兴行业的内部秘密告诉他,经过他一遍遍地寻找,终于打动了北京的一名专职沙画师。在沙画师的指导下,潘镔首先改进的就是他手中的沙子。“做画要用最细的沙子,黄沙清洗就需要七八遍,一直过滤到水变清,然后把沙子晒干,再在锅里翻炒,直到沙子变得透黄,一大桶的沙子最后能用的只剩三分之一。当时没有用筛子,我就拿妻子的丝袜淘出细沙。”潘镔说。

  万事俱备,潘镔开始在沙画台上创作,第一个画的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观看网络视频进行模仿,“沙画师的手一定要快,否则就没有了画面的意境和层次感。”每一次创作,潘镔都陶醉其中,在沙画台前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用沙子表达情感

  潘镔的多数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沙画上。2010年,妻子所在的公司承办了一场“穿越经典”演唱会,需要有一个回顾经典的环节,妻子提议让潘镔用沙画来演绎。接到这个意外的“任务”时,距离演出只有一个半月。第一次参加商演,潘镔手心都捏出一把汗,他花三周时间把自己的设想先画在纸上,融入公司LO—GO、企业文化以及公司推出的新产品,然后把纸上的内容搬到沙画台上,每一次抹沙、勾画都有一个故事跃然于上。有一次在家练习时,他从晚上九点练到了半夜两三点,直到手脚麻木。他把表演的过程用视频拍下,片子在公司活动上播出后,轰动一时。

  知道潘镔会沙画后,他的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找上门,让他在婚宴上打造“爱情沙电影”,“新人们喜欢沙画是因为每一次的创作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十几分钟的视频中讲述他们的恋爱经历,很有意义。”现在,潘镔经常接到婚宴表演的单子,俨然成为了业余沙画师。

  在马尾生活了7年的潘镔对马尾的感情也是独一无二的,“我很早就萌生要做以回顾马尾历史、展望马尾新城为专题的沙画,我走遍了马尾的地标建筑,感受这座小城的历史韵味,很幸运的是这次的民俗文化节我能把这个想法实践于沙画台上。”

  “虽然喜欢沙画,但我更喜欢我的工作和生活。沙画师的出场费用挺高,然而我不会因为金钱而让自己被动,我有时间有心情才会演出,剩余的时间我更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和朋友一起做运动。我的梦想就是,在我老的时候能和妻子一起在街头摆个摊儿,与大家分享我的创作。”潘镔说。

  记者 林颖(受访者供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