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有百样红 绽放“她”精彩
http://www.mwnews.cn 2024-03-22 13:56:59 【字号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江超云 郑婷 见习记者 兰彦雨 卓林
回溯历史进程,国家发展、社会进步都离不开女性,千千万万个“她”立足于各行各业,以开拓进取、奋斗不屈的精神书写着巾帼的精彩华章,展现着新时代中国女性的风采,她们是亮丽的风景线,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日前,为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福州市妇联评选福州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福州市三八红旗手、福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其中,来自马尾区的多个集体、个人上榜。本报特以此专题,向她们致以深深敬意。
马尾区政协:“巾帼委员”显担当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州市马尾区委员会(以下简称“区政协”)上榜“福州市三八红旗集体”。“这是对马尾政协女同胞在政协舞台上,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凝聚力量的充分肯定。”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童庆梅说道。
打造阵地,凝聚“她”力量
十届马尾区政协有委员176人,其中女委员57人,占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一。为更好地发挥女委员的积极作用,区政协成立了巾帼委员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此外,区政协还在福建清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飞毛腿技师学院、福州海上明珠大酒店、万友颐养院授牌分别成立了“巾帼委员服务站”,在区政协机关成立“巾帼委员之家”。
在“巾帼委员服务站”授牌仪式上,时任区政协主席张林号召大家“奉献巾帼之力”。“成立巾帼委员服务队之后,感觉自己在政协除了界别代表的身份外,更多了一份为女同胞代言、展现女性风采的责任。”民盟界别女委员、福建省飞毛腿技师学院院长助理范婷婷说道。
服务队为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子女举办书画爱心义卖会,政协委员中的书法家、画家的作品筹集善款13.3万元;先后联合福建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在新港社区设立爱心书屋,捐赠爱心图书1150本;开展困难儿童金秋助学行动,向8位家庭困难女童送上助学慰问金1.6万元;设立“两癌”妇女关爱基金,为困难家庭患“两癌”妇女提供医疗救助……一系列活动,将爱心善举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区政协常务委员严艳鸿表示,近年来,区政协以“协力善行”为旗帜,通过“巾帼委员之家”+“巾帼委员服务站”+“巾帼委员服务队”履职服务体系,形成以政协组织为平台、纽带作用,以政协履职为载体,激发女委员履职活力。
履职尽责,贡献“她”智慧
在巾帼委员服务体系的引领下,马尾区政协女性委员们在各自专业赛道上履职尽责,贡献自己的智慧。
作为政协委员,福州新莲花医院护理部主任熊瑛是疫情期间首批支援泉州的医务人员;闽江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主任江月英开设乡村电影课程《三农短视频创作》入选首届高校劳动教育示范案例征集展播;船政文化博物馆馆长王芳,连续三年牵头承担区政协常委会协商议题的子课题调研任务;民建马尾工委第五支部主委刘崟艳,撰写的《高度重视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加大力度建设5G+农业时代》等建议被全国和省、市政协采用……“她”力量不断照进现实,女性委员以自己的智慧和专业为政协工作增添一抹亮色。
“我们注意到上下学时段,福州市马尾第一中学周边的商贩、行人、机动车辆挤成一团,家长接送孩子很不方便。”民革主委、区政协常委、区人社局局长梁梦巧说道。
针对该情况,区政协围绕“缓解学校周边道路拥堵治理”课题开展2023年视察调研暨微协商活动,通过实地视察、共同商议等方式,实现放学道路畅通。“从‘小切口’服务‘大民生’,女性委员在履职中视角更加细腻,善于身边事入手增进民生福祉。”童庆梅说道。
百舸争流千帆竞,巾帼建功正当时。童庆梅表示:“协力善行作为区政协的三大品牌之一,2024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巾帼委员服务体系作用,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委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党员委员在行动+巾帼服务队’系列活动。”
陈建英:退休不褪色发挥余热解民忧
见到日前获评“福州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的陈建英时,她还身着瑜伽服,在前往亭江镇为企事业单位女性职工提供的公益瑜伽培训前,抽空与记者聊了聊。
陈建英是马尾区乐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从事社区工作15年,退休后她仍发挥余热,创建社工服务中心,关爱帮扶困弱群体。从社区书记到社工,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她参与社区治理的事业。
在基层治理方面,她可谓是“多面手”。退休前,陈建英曾任罗星街道沿山社区党委书记,为提升治理效能,她乐衷于“充电”学习,拥有中级社工、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三级心理咨询师等职称以及瑜伽教练专业证书。退休后,她想利用专长和基层治理的丰富经验,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2022年底,她成立乐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妇女及“一老一少”构筑起温暖之家。
因夫妻离异、丈夫过世或失去劳动力等原因,一些“宝妈”不得不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如何帮扶顶梁柱母亲撑起家中“一片天”?去年,马尾区在繁华路段打造船政夜市,需要引进特色摊位。得知情况后,马尾区妇联联合乐善社工打造了“宝妈·顶梁柱母亲”驿站,向有就业意向的“宝妈”发出邀请,帮助她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船政夜市共有107个美食摊位,陈建英与船政夜市管理方协调,最终对接21个地段好、位置优的摊位,让“宝妈”可以从事擅长的美食。为了让“宝妈”更好地融入,陈建英和社工们建立起一对一“陪跑式”跟踪机制,提升“宝妈”自我发展内生动力。
“宝妈”闰女士擅长做四川冒菜,她刚入驻夜市时是夏季,吃冒菜的人少。刚开业就遇到淡季,她一度想打退堂鼓。陈建英和社工们一直鼓励她,出谋划策帮助她创新菜品,在社工们的建议下,她尝试推出猪蹄花、小龙虾、卤味等菜品,店里生意越来越好。
“现在共有21名‘宝妈’入驻夜市,她们年龄从26岁到48岁不等,学历普遍不高,但通过制作寿司、凉皮、肉夹馍、福鼎肉片、杂粮煎饼等美食,月均收入可达6000元。”陈建英说。
去年,马尾区“宝妈·顶梁柱母亲”驿站项目荣获2023年“姐妹相伴·爱在身边”全省女性社会组织“优秀公益项目”。
陈建英还是一名“银发人才”,持有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她在心理疏导上也有一套。日前,她以马尾区“茉莉姐姐”家事辅导调解中心调解员身份,刚完成一起婚姻家庭纠纷的调解。从去年开始,她以志愿者身份为30多户马尾区失独、伤残等特殊家庭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疏导,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与困境。同时,她还是福建省12355心理咨询服务热线的一名志愿者,每周都会抽出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人生观指导服务,帮助青春期的孩子走出迷茫与困惑,至今服务累计时长已超100个小时。
闲暇之余,陈建英喜欢练瑜伽来放松身心,这也成为她帮助女性职工舒压解乏的一种方式。每周,她以志愿服务形式持续开展公益瑜伽课堂,受益群众达到1500多人次。
退休后,陈建英比以前更忙了,但她却乐此不疲。在她看来,从事社工工作,可以学习新技能,又可以发挥余热,协助相关部门做志愿服务,真是一举多得。“退休社区干部经验丰富、有时间、有热情参与基层治理,未来,我们将更多地将他们吸纳入社工队伍,激发银发之力,造福更多群众。”她说。
万友颐养院:巾帼团队助力养老变“享老”
制作口红、涂美甲、编制花束……万友颐养院里的老年日常活动打破了只为消磨时间的刻板印象,不仅具有文艺气息,还带领老年人成为时代“弄潮儿”。这是获评“2023年福州市三八红旗手集体”称号的巾帼团队——万友颐养院——为老者们打造的一方“享老”乐园。
万友颐养院(简称“万友”)采取的是上院下医的经营模式,这里除了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还有优美的园区环境、温馨的居所氛围、喜笑颜开的奶奶爷爷。
颐养院的服务对象就是长者,医护人员要赢得长者的信任,主要依靠过硬的业务能力。为此,万友通过护理技能培训、养老心理学应用、服务礼仪、安全生产、道德操守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策略,提供不同维度的能力提升,万友院务部主任胡月玲对记者介绍道:“我们不仅有固定培训课时,还有定期的心理健康检测,时刻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通过以赛促学、促训,万友在仅开办两届的福州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中蝉联冠军。
主管护师严丽正是在这培训机制下在2023年的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中夺得第一名。她自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以来,在万友已经十年了,从公立医院到养老服务行业,万友如家一般的工作氛围让她从未后悔选择这份养老服务事业。
万友的团结从疫情期间的协作中也可见一斑,她对记者介绍道:“疫情时,所有养老机构都采取封闭管理,只进不出,当时我们医护人员人手紧张,公司高层不仅积极调用设备,也跟我们一样自封院起就驻扎在一线服务老者们。”
当时与严丽一同扎根一线的公司高层之一正是现在万友的院长——江玉婷。作为女性领导者,她在意员工的专业能力,更在意员工对老者的服务态度。这与她自身被爷爷奶奶带大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或许是她深悉养老事业的本职是让养老成为一种享受老年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悲凉暮年。
养老行业中,除了药剂和专业知识外,医护人员的耐心引导及微笑更是他们治愈、陪伴老者的一剂良方。而江玉婷、严丽等作为养老事业的从业者,他们的真诚相待赢得了老者的真心反馈,“有时候我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还会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开导我们,就像我们的亲爷爷奶奶一样。”时常与老者们笑成一片的江玉婷对记者说道。
江玉婷从父辈消防事业中继承的“万友”之名,是为了在养老事业中精益求精、广交好友,而在记者看来,这个“友”或许还有友善的体现。
在采访当日,记者来到万友在罗星街道新设的分院时,看到了以适老化为主的装修风格,在明亮的鹅黄主色调下,是防滑的地面、无尖突的家具、下部可外开的厕所子母门……分院中家具家装、辅具配备和智能化用具等方面的设计是江玉婷为了让老者住得更安全、更舒适甚至更有爱而进行的一系列尝试。为此,江玉婷不仅带领团队深入各地养老机构取经,还参考了市面上的众多适老化指导书。
除此之外,万友罗星街道分院内还增设了防跌倒雷达、生命体征睡眠带、智能腕表等,尝试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居家养老、医养服务,这也让万友于2023年12月被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纳入福建省智慧养老院推广目录中。这是除万友被授予福州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之外,又一个让江玉婷自豪的事情,她表示,为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她”力量,是她们的追求,更是她们的荣幸。
杨倩:用柔肩撑起幸福社区
作为“2023年福州市三八红旗手”,马尾区罗星街道马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倩已扎根马限社区近14年。初见杨倩,她既有女性的温柔,也有社区工作者的干练。这是她在循环往复的倾听、调解居民的需求中沉淀出的个人气质。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居民需求各式各样,如何让社区服务做到大家心里?“只有多和居民坐在一起聊,才会知道大家的需求。”这是杨倩的回答。
“车停哪?”“没地方活动怎么办?”在推进祖洲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服务管理工作中,杨倩召开居民议事会、入户走访、发放问卷,了解到停车位规划问题一直困扰着居民。受小区布局限制,增加停车位会侵占居民活动空间,不增加车位又无法解决停车资源不足的问题。杨倩联系共建单位、物业、居民等进行协商,最后推出“分时议事角+分时停车位”的创新措施:车位白天供居民活动,夜晚停车。这同时缓解了停车难、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
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杨倩是一位很有精力和干劲的女性干部,每次我们居民有什么需求,她总是第一时间解决。”尚层建筑居民陈木仙说道。
“让居民群众满意,是我最幸福的事。”杨倩将服务精准对接居民群众需求,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长者食堂建设……社区工作很累,但她从没想过退出,每帮群众解决完问题,他们的“谢谢,辛苦了”就能消解她的劳累。“我们的付出被社区居民看到眼里,他们也会积极配合我们工作,我们互相理解、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社区文明家园。”
在多年的社区工作中,杨倩探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治理模式:认真地倾听诉求、摸索着创新形式、坚守中解决困难。大到扶贫济困、就业援助,小到下雨屋漏、污水跑冒、邻里纠纷……她凭借自己的亲和力、观察力和沟通能力,总能和居民达成情感上的共鸣,精准对接居民需求,从而使棘手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这不,她又解决了一起居民纠纷。
“必须把这个阳台拆掉,这里垃圾太多,都影响到我的生活了。”
“要拆就整栋楼的都拆了,这个阳台是我买房的时候就有的。”
家住吉星楼的二楼居民宋阿姨又一次和邻居“开战”。原来,二楼自带有向外拓展的阳台,多年来,因高空抛物堆积了许多垃圾在阳台顶。三楼的叶阿姨每次推开窗,都会看到二楼的垃圾。
了解情况之后,杨倩一边不断走访两位居民与之商讨解决方案,一边协调物业公司定期清理垃圾。在杨倩的调解下,叶阿姨同意了物业定期清理的解决方案,还主动站出来担任小区的志愿者,宋阿姨也心平气和起来,小区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她说:“社区的许多问题都很复杂,像这次的事情,两边都有委屈,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最重要的是有同理心,理解居民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杨倩书记每次沟通都是站在居民的角度,更亲切、也更容易被接受。”马限社区居委副主任黄午燕对记者说道,作为同事,她从杨倩身上学到最多的是沟通技巧。
担任书记的这两年多来,杨倩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土地,走遍社区每一条街巷,访遍社区每一户家庭,始终带着一颗真心、一腔热情、一鼓干劲投身到社区工作中,用“干这行,越来越爱这行”来诠释着一名社区工作者的初心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