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晖:深耕环保领域的研发工匠
http://www.mwnews.cn 2025-02-21 11:39:10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丁林怡 文/图
“臭氧发生器”这个看似神秘的装置,却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饮用水与工业废水处理、半导体制造、工业用品漂白、空气净化、食品加工、……都离不开它的“身影”。而误打误撞进入环保领域并研究“臭氧发生器”14年的福建龙净新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产品研发处处长张元晖,却说:“感觉自己还没入行呢。”
但荣誉不会无中生有,14年里,张元晖主导开发的一系列产品,不仅打破了技术壁垒,更以卓越的性能和可靠的质量,赢得了全球市场的认可。因其研发成果,张元晖先后荣获2018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2022年度环保装备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殊荣。今年,他更是成功入选第三届“福州开发区工匠”候选人名单。
“进入这家公司,可以说是误打误撞,也可以说我运气好。”回想起当年意气风发的自己,张元晖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张元晖刚从上一家公司离职,在广投简历,而每次出门面试时,都能看见新大陆(现福建龙净新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班车从他租房的地方经过。“那时我想,如果去这家公司,上下班可真方便。”说干就干,2011年9月,张元晖入职新大陆环保,任机械工程师。
因部门人手不足,张元晖刚入职就接到任务,要他设计一款臭氧发生器的电源系统结构。“这对我来说,完全是新的东西,它工作原理、怎么应用,完全不懂。”但作为菜鸟新人,张元晖只能硬着头皮开始干。查阅大量资料、请教同事和领导,积极与供应商沟通交流......疯狂加班4个月后,张元晖成功设计出臭氧发生器的电源系统结构,而这款电源系统结构还成为公司的主流电源产品,沿用十多年。
挑战从未停止,紧接着张元晖开始攻关工业大型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是一个制取臭氧的设备,它的制取原理不难,但难点在于怎么形成输出稳定的低温等离子放电场,怎么氧气均匀可控的在里面停留转化为臭氧。”张元晖介绍说,传统的技术只能用工频放电(50Hz)或者低频放电(<1000Hz),控制精度低,无法做到高频稳定输出,体积大、能耗高。
为了有效提高臭氧生成效率,张元晖与团队成员彻夜研究,发现传统的技术中臭氧发生器的电力电子控制元件采用的是可控硅,该元件无法做到高频(>3000Hz)稳定输出,因此他们开始研究各种元件,最终通过采用IGBT功率元件结合高速DSP控制技术,开发出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PWM功率控制模式,实现了臭氧电源的高频稳定可控输出。
传统臭氧发生器的整体焊接的结构,使得生产加工和售后维护环节十分不便。“一旦发生故障,工程师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处理甚至不可维修。”因此,开发团队提出了蜂窝模块化结构设计。设想是好的,但推进的过程也是起起伏伏的。“整体焊接结构的变化,需要考虑蜂窝模块化后的全结构系统需要打倒重来,才能实现构想。”张元晖表示,前前后后,仅密封材质他与团队成员就测试了十多款材料,前前后后一年多才选出一款最好的材料。这一创新不仅解决了传统臭氧发生器制造加工难、精度低的问题,也使龙净新陆的臭氧发生器的能耗大幅下降领先于国内外各种品牌,在行业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时间过得飞快,成长的故事,写在了不断变化的称呼里。张元晖从刚进公司时的“小张”变为了“张工”,现在大家都亲切的称他为“元晖大哥”。谈到成功入选第三届“福州开发区工匠”候选人名单,张元晖显得颇为淡然,他认为,自己还需努力。“环保科技领域仍有无数未知的挑战等待探索,我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深耕细作,为行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