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拗九记忆

http://www.mwnews.cn  2019-03-07 10:08:35      【字号

  ○江梦笔

  说起正月,逃不开月头里的春节、十五的元宵,而在月尾——正月廿九日,是福州特有的民间传统的“拗九节”,比起前两者,它就像个身形袖珍的节日。绕过了大段的春节,以及那些热闹得分不清白天黑夜的鞭炮声,气氛才刚刚松了口气,它又加了把小火,如一条初初解封的河水又突遇某日的升温,日子里多了份话题的流动与热烈。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不好过的,这天要熬上“拗九粥”,希望长辈们平安如意,如果这一流年里家里长辈岁数逢九,还得下一碗太平面孝敬他们,希望延年益寿,所以这个节日又称“后九节”“孝顺节”。

  童年印象中,不管家中是否有长辈岁数逢九,都要喝粥,总要吃面。母亲起得早,系上围裙,清除洒扫,准备好拗九粥,下了太平面,猪蹄和鸭蛋藏匿其中,快速泼上老酒增香,带上备好新鲜几道菜,几笼屉的红糖年糕、自己酿的米酒,带着我们轮番去爷爷奶奶家、外公外婆家问好。爷爷早就在家卷起袖子,准备好肉燕鱼丸、洗菜剁馅,锅里的老酒煲鸭早在火上慢炖着了,几米外,老屋内砧板咚咚咚的声音、谈话声、高压锅哨子的声音搅拌在一块,似乎春节的气氛仍延续着。从来,小孩眼里的节日似乎全是礼物,而老人们眼里节日有期待有欢喜,皆来自团聚的温暖。

  长辈们忙碌着大餐,我们便尖着嗓子走街串巷追逐打闹,嘴里最爱喊:“太平面、拗九粥……”连蹦带跳到闹市上,平静街头的吆喝声又明亮立体起来了,各种鲜果蔬菜和海鲜价格有时也略略上涨。有的人家有祭祖的习惯,撤供后,干净的门口又堆起了炮竹纸皮。天气冷,跑累了,我们冻得一溜烟回来窜上桌面,抓个炸鸡腿,来不及细瞧一桌管够的菜。

  长辈们总不得空,喝茶间隙,抓着我们说叨“拗九节”里的讲究,提起岁数逢九里的学问,比如虚岁里带九为“明九”或虚岁逢九的倍数为“暗九”的,我们拣两句听听又丢掉几句,只有爷爷奶奶的话听进去了:“大家能常常在一起吃饭,我们开心了,就是最大的孝顺!”有时他们嘀咕,我们假把式帮忙备碗,另一边扭歪着脖子偷听几句。总说是孝顺节,可最后反弹回来的仍是对儿孙无尽的关爱,所以他们寒暄后头总跟着生活日常,就像子弹紧跟随枪膛一样,实在若要打出,每一发也都掷地有声。往后的我常常盯着爷爷奶奶家的灶台发呆,只要家庭聚会,灶台上的火从早到晚从不熄。

  餐后得空,母亲又带着我们去外婆家,她们继续嗑瓜子,聊一下午的天。外婆催促母亲给小孩们下面条备点心,而我不知又在哪个小巷里又挥霍了大把光阴。

  岁月总是磨刀的样子,耳旁熟悉的声音都渐渐被穿过的风声消磨到模糊、减少、消失。但每年拗九节就像从门口递来一碗热腾腾的药,药效未起,心却莫名治愈大半,借着节日似乎又多了几个时辰对父母、对长辈的陪伴,可最后发现是他们为孩儿们过节,无论孩子多大。

  如今我仍然囔囔着“太平面、拗九粥”,但只在心里默默地,拗九节也认真地过,仿佛往记忆存折里塞点温暖,往后的寒冷的日子就能随时支取柴火一样,实际不过安慰人心的话,日子总是向后翻页的,不留遗憾便是最温暖的事了。灶火不熄,锅里依然煲着一锅好气色粥,给父母给长辈的,要一碗碗舀到底,直到看见粘住锅底的那层锅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