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治理,为社区和谐引来“源泉活水”
http://www.mwnews.cn 2020-07-06 20:21:41 【字号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章盈旖 文/图
马限社区下辖21个小区,半数以上是老旧小区,16个还没有物业,居民户数达4700多户,常住人口超万人,仅仅依靠十来个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根本不够。如何发动群众自治,党员带头参与社区治理?三年前,马限社区创新性地打造“6565民意导向”工作法(也称“6565”民情工作法)和“党员积分制”方法,为这个问题作出了“满分”解答。
打造“6565民意导向”工作法 群众诉求快速办结
“我不仅是一名退休的共产党员,也是帝豪花园小区的民情员。”上周,在马尾区罗星街道马限社区,陈长桂和70多名党员围坐在一起,共同庆祝党的生日,分享他们入党的故事。
陈长桂口中提到的“民情员”,源于三年前社区创新打造的“6565民意导向”工作法,负责走访收集群众的诉求,像陈长桂这样的“民情员”,在马限社区片区已有30多名。
树木倒伏、化粪池堵塞、路灯不亮、邻里纠纷……这些事看起来不大,却关乎居民的日常生活。如何迅速有效地解决好这些“小事”?“6565民意导向”工作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17年,马限社区开始推行该工作法,拓宽民情诉求收集渠道,规范民情处理流程,让居民这些“小事”解决起来更有效率。
马限社区党委书记陈秀英介绍道,社区先后开通了网络平台、服务热线和民情信箱、座谈会等6种渠道接收群众反映问题。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及归属,他们划分出即办件、承诺件、上报件等5种受理方式。待办结后,将通过上门、网络平台、热线等6种方式反馈,并主动接受个体、社会、舆论等5个方面的监督。
“老百姓的诉求自从有了‘流水线’处理流程,效率大大提高。”陈秀英告诉记者,贸盛大厦是无物业的商住楼,管网老旧。去年夏季,居民反映小区化粪池遇到堵塞,接到诉求后,根据“6565民意导向”工作法,社区将其列为承诺件,承诺两周内办结。社区工作人员请来了维修员查看估价,而后张贴公告,并挨户上门筹集维修资金,最终两周内切实将问题解决到位。
今年疫情期间,在前期大量的摸排工作中,各个小区的“民情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疫情突如其来,且来势汹汹,要靠我们社区十来个人进行全面摸排太难了。”陈秀英说:“我们选出的这些民情员都是在各个小区生活了许久,对小区情况了解透彻的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对湖北、武汉回来的人员的排查做到了不漏一户。”“后来,这些民情员更是主动承担起把守小区门口的工作,为我们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很大的助力。”
“我们社区目前已解决近700件群众诉求,办结率达到98%。去年底,‘6565民意导向’工作法还被评为福建省第二批优秀社区工作法。”陈秀英说。
“党员积分制”发动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在马限社区党员活动室内,张贴着一张党员积分排行榜,榜单上,9名党员之星位列榜首。
“我们社区有4个党支部,182名党员,为了发动这支红色队伍带头参与社区治理,我们在社区推行了‘党员积分制’,除年纪较大的党员外,目前有143人列入积分榜。”陈秀英表示,过去马限社区的党员民主评议大多以“印象分”为主,“党员积分制”实行一人一档,通过“每月一登记、每季度一核对、每半年一通报公示、年终一总评表彰”,考核党员活动、岗位表现、参加社会实践等,同时党员对社区、居民的贡献还将算入附加分。总积分98分及以上的为优秀党员,社区将给予日用品、党报党刊等物品奖励。
积分榜榜首,一眼就看得见74岁的老党员陈长桂。疫情防控期间,社区发出“动员令”,十几名党员报名加入,陈长桂是第一个。给小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走街串户张贴、分发宣传单,劝导相关人员做好防护……连续40多天,他起早贪黑参与繁杂的疫情防控工作,从不间断。他对担心她身体的老伴说:“我是一名党员,又是社区离退休支部书记,理应支持社区工作,特殊时期共产党员不上,谁上?”在他的感染下,3名小区居民自愿加入了志愿者队伍。
不仅是陈长桂,在马限社区,记者了解到的许多事例都与辖区党员有关。住在福通楼的陈木仙阿姨自愿做着小区的义务管理员;明苑园80多岁的老党员郑燕金现在还担任着业主委员会主任,操心着居民生活的大小事……陈秀英高兴地说,实行“党员积分制”后,更多的党员主动参与到社区管理工作中来,“老党员带头,群众共治,社区正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