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福建船政入选啦!

http://www.mwnews.cn  2020-12-22 15:22:46      【字号

  记者 王晓霞

  12月2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布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公布在即——让历史之美塑工业之魂,福建船政列入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公示名单!

  中国船政文化景区景区以具有世界唯一性的船政建筑群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再现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来马尾船政作为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中国近代航空事业发源地、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发端,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的历史印记和文化遗存,是一处以自然山林为依托,以船政文化为内涵的人文游览胜地。

  福建船政工业遗产

  2018年1月31日,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发布会举行,会上公布了我国第一批保护名录,福建船政名列其中。

  福建船政(现为马尾造船厂厂区及船政文化景区)工业遗产有:轮机厂、绘事院、二号船坞、储材井、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等。

  2007年马尾造船厂被评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厂区内的工业遗产得到了充分保护。去年,“中国船政文化城”重点项目——船政文化马尾造船厂片区保护建设工程先行启动,该项目位于马尾造船厂旧址,面积约375亩,计划投资约3.88亿元,预计一期项目将于今年春节前完成并对民众开放。

  2020年4月船政文化景区入选第一批福建省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

  轮机车间

  马尾船政建筑群,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时事变迁,马尾造船厂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毁于战乱炮火,有的坍塌于风雨侵蚀之中,只有部分厂房和设施保存到了现在,它们成为中国工业源头的实物见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生产船用蒸汽机的轮机车间。

  轮机车间建成于1867年,这里生产出中国第一台船用蒸汽机。车间建筑是一座标准的法式建筑,采光等方面都考虑得非常周到。它的周围都是大落地窗,它所用的木料都是从当时英国的属地泰国、缅甸进口的高级柚木,俗称铁木,相当坚固。车间内的柱子和行车轨道,都是当时纯生铁铸造的,到现在还在使用。”

  据介绍,轮机车间当年的整个造型和布局都是法国人设计的。法国人按照同样的图纸建造的车间有两座,一座在法国,一座就在中国的马尾。法国那边早就没有了,马尾的这座也就剩下三分之二的建筑。作为中国军事工业的一个基地,马尾造船厂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日军的狂轰滥炸,轮机车间外墙上残留的累累弹痕就是日军暴行留下的铁证。而这座厂房能够幸免于难,归功于它的建筑的牢固。前些年,有一批来自欧洲的外国朋友参观了轮机车间,感慨地说,像这样保留着当年风格的厂房,如今在欧洲也是很难见到了。

  绘事院

  马尾造船厂轮机车间旁,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船政绘事院。绘事院初名“绘事楼”画馆,清同治七年(1868)建,是法国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上层为绘事楼(绘事院),绘制船身构造图样、绘制机器图样以及测算、设计;下层为合拢厂(安装车间),占地1689平方米。

  一百多年前,一幅幅船舶设计图纸就是在这里绘制而成的,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代的船舶技术人才。后来,船政绘事院成了马尾造船厂的厂史陈列馆。陈列馆里有一幅照片,照片里的一艘船在今天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一艘1869年5月造出的船,却掀起了中国造船工业的浪潮。马尾造船厂的厂史陈列馆馆长林樱尧指着另一张照片上的一艘军舰介绍说:“1887年中国又在马尾第一艘钢制军舰,叫‘平远’号,整个船体甲板都是钢板构成的。北洋海军主力军舰有八条,大部分都是从德国、英国买来的,只有‘平远’号是国产的,是马尾造出来的。”

  马江海战炮台

  1866 年 6 月 25 日,时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请清廷,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目的在于制造舰船、培养科技和海军人才、建设海军,同时也推动航运事业。

  为了护卫这一军事重地,船政在厂区周边高地修筑炮台四座,包括中岐山前坡炮台、马限山中坡炮台、马限山后坡炮台、船坞旁临江船厂炮台等。四座炮台至今仅存中坡炮台,主要是保卫罗星山与马限山之间的河道。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海战中曾协助福建水师英勇抗敌,粉碎了法军占领船厂,占领福州的企图。

  船政护厂四座炮台建成后,因马尾再无炮战而从未使用过,随着清政府的灭亡,各炮台废弃不用,渐成一片废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船政文化建设及开发利用高度重视,1991 年中坡炮台得以修复,并以“马江海战炮台”冠名,与马江海战烈士墓、昭忠祠一并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 年,又在炮台炮位上安放了两门仿制厦门胡里山炮台的 280 毫米的克虏伯大炮,供游客参观。中坡炮台保存至今历经百多年,见证了中国海防自强的发展历程,是船政人力御外侮,加强海权的实物见证。

  烈士墓

  昭忠祠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纪念中法马江海战牺牲的英烈,清光绪帝降旨建祠,由船政大臣裴荫森主持修建,次年落成,“负山面江,广八丈有三尺,深减九尺,五楹并列”,大厅祀796名烈士神位。昭忠祠为唯一一处共祀甲申、甲午两役忠烈的祠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专为纪念海军人员的忠烈祠式的国家祭祀场所,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迄今为止全国仅存的仍然保留祭祀功能的昭忠祠。

  1963年,福州市组织第二次重修昭忠祠,属维护修缮性质。1984年,国家拨60余万元重建昭忠祠,将基座抬高近2米,进深拉长约9米。改戏台为拜亭,形成中轴线布局,奠定了现有昭忠词的规模和格局。重建后与烈士陵园、马限山中坡炮台等合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

  墓前所立石碑,是第一次重修时的旧物,原铁质碑亭严重腐蚀。1984年重修时,碑亭依原状改用花岗石打造须弥座雕花拱顶碑亭。

  2004年,马尾区委、区政府拨款130万元进行第四次整修并重新布馆。 展厅分为“法军东犯 边陲危机”、“泣天动地 马江海战”“驰骋海疆 威振边关”和“缅怀先烈 勿忘国耻”四部分。 祭奠英烈大厅左右厢房以蜡像形式展示马江海战战前军事会议和沿江民众积极备战的场景。

  2014年,为纪念中法马江海战130周年,马尾区委、区政府拨款300万元,纪念馆闭馆整修三个月。 修缮一新的昭忠祠前天井、一进厢房、拜亭、次间。展厅分为闽海警钟、马江之殇深度解析展室、马江毅魄展室、甲午忠魂展室。祠厅奉祀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甲午中日海战烈士灵位。追思阁恢复接待功能。

  让我们一起期待,福建船政,正式公布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

  责编:章盈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