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从“单兵独斗”到“抱团取暖”
http://www.mwnews.cn 2013-01-24 08:48:30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大 中 小】
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家中盆栽植物的光照、湿度等实时信息。
望一望站台上的LED显示屏,便能了解到自己要乘坐的公交车离自己所在站点还有几站。
自驾出行,汽车会告诉你附近的停车场有无空位,停车价格多少,并预约停车位。
……
这一系列“神奇”的未来生活,都来自于近年来大热的“智慧城市”建设概念。它将各类城市的各类设备、物件、场所连接起来,把很多新鲜的材料、传感设备嵌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当中,而赋予这些设施智慧的正是物联网技术。
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前文所提及的智能生活场景,甚至小到一个蓝牙耳机,大到神舟飞船上的光学组件、控制仪表等物联网技术和产品,你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但由于各方原因,福州开发区的物联网企业很多处于“单兵作战”的模式,外包代工仍是主要模式,缺乏自主品牌。
现在,经过数年的等待,终于迎来了产业链整合的时机。今年1月11日,福州市首家物联网协会在福州开发区成立,将更好地促进企业“抱团”发展,并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对开发区的物联网产业起到推动和聚集作用。
单打独斗的“散沙”
“我们的成品只需装上外壳和电池,就能制造出一台手机。但是现在这两者却都是在深圳等异地组装。”华映科技集团董事长唐远生担任了协会第一届荣誉会长,在协会的成立大会上他十分激动,“大家都知道,一个产品成本中物流费用占了很大比重,若是区内能形成产业链,就能在本地制造完整的产品,并贴上开发区自己的品牌标签,不但降低成本,还能提升企业甚至地区的效益。”
华映科技是第一批进入大陆的台资企业,除生产手机等电子配件外,更是液晶屏的国内第一厂商,市面上90%的平板液晶屏都是由其供应。巨大的产能和雄厚的实力却没能让华映跳出外包代工的层面,其中很大一部分要归咎于企业所在地没有完整的产业链,难以找到合作伙伴打造自主品牌。
无独有偶,每年向华映采购70万面液晶屏的冠林科技有限公司,其董事长谢礼龙也是此届荣誉会长。“我们企业的液晶面板需求量不大,所以唐总可能还不知道,我们也是华映的采购商,而且就坐在他旁边。”协会成立大会上谢礼龙半开玩笑道,“若是物联网协会早点成立,我们两家或许能通过协会的搭桥,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的确,在物联网协会成立之前,类似华映和冠林这样的企业就像一盘散沙,手握倾斜行业的利好政策,却各自为战。“就像有骨头,但是没有整体形状的人。”福州开发区区委书记林飞认为,开发区内各个企业就像一根根人体骨骼,没有肌肉的连接,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而协会恰好扮演了肌肉的角色。
产业链“回路”的升华
“物联网是开发区乃至福州最有可能发展起来的实力产业,如今物联网协会的成立能使我们更早地做大做强。”福州市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福州开发区是中国最早开始进行物联网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的区域,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物联网技术高地,诞生了一批国内业内领先企业。如“神舟”系列航天飞船配套产品指定制造商福建福光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的新大陆集团等。不仅如此,2011年11月,国内首家福建物联网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在开发区成立,首期规模2.5亿元。
“虽然有非常好的基础,但福州开发区物联网产业仍面临严峻问题:骨干企业一枝独秀;产业集聚度不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福州市经贸委负责人认为,无论是个体还是从区域上来说福州开发区急需完整的产业链。
微观如此,而宏观层面亦如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进入“3.0时代”。传统物联网技术成为整个“回路”中的一个环节,而“回路”构成了更大范畴的物联网。这意味着必须贯通、整合整条产业链,将物联网的运营“体系化”。
“200亿产业规模就此驱动。”林飞书记表示,物联网协会将以19家企业为核心,30余家相关企业支撑,依靠企业、企业家开展活动,“生命在于运动,协会的活力在于活动”。协会要尽最大能力支援会员单位,并向政府争取好的政策。“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有效推动我们开发区的物联网产业。希望将来智慧城市等技术能先在区内应用和发展起来,并走向全国第一。而对于今年的期望,则是到年底,借力物联网协会,每个企业都能有大的增长。”
记者 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