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
打造具有文化旅游特色的度假小镇
http://www.mwnews.cn 2017-09-30 13:52:33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本报记者 许琳晶 王彦 王晓霞/文 陈晓静/图
斑驳的城墙式岗亭,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一砖一瓦间体现着古镇浓厚的历史气息......9月30日,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正式对外开放,这个千年古镇以崭新的面貌重新“亮相”,让人耳目一新。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工程项目造价约1亿元,主要在104国道两侧形成闽安历史街区的氛围,以点串线,初步形成旅游环线,成为马尾旅游的又一好去处。
着重恢复历史原貌 串联马尾船政文化各景点
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建设项目共分为闽安楼、文创楼、右营公园停车场、玉门亭南侧地块、三宝池、三宝池北侧地块、水师博物馆、草尾街等十二分项,形成一环五点的游线,即104国道、草尾街、桥头街、城里街所形成的旅游环线以及闽安楼节点、游客中心节点、水师馆节点、三宝池节点、协台衙门节点等。
“闽安楼的设计师为镇海楼设计师,经验丰富。这次闽安楼设计理念就是以军事文化为主,与整个闽安古镇凸出“军事文化”和“海丝文化”二大文化特色十分契合,体现出军事、海丝、商贸三要素。此外,在建设过程中我们还着重恢复古镇的历史原貌,比如三宝池原地建设、闽安楼的楼高依照史书记载的6米层高建设,城墙则按照闽安古城墙原貌的‘三顺一丁’构造建设。”马尾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张庆勇说道,不仅如此,连接闽安楼与文创楼之间的桥梁则是“迷你版”的闽安标志建筑之一——迥龙桥。大到该桥的整体构造,小到桥梁上的狮子造型都是以迥龙桥为模版,突出闽安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现场看到,文创楼前两门炮台,格外引人注目。据张庆勇介绍,这两门炮台为水门道炮台,原本在亭江炮台公园展示,在前期考察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这两门炮台当时的位置就是现在的文创楼前,因此就从亭江炮台公园搬回此处,最大程度复原原貌。
闽安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正式开放,不仅带动了闽安各镇的发展,同时文化效应还将辐射到全区旅游产业。“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一期)正式开放,将船政格致园、罗星塔、炮台公园等马尾船政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对推动马尾旅游的全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尾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道。
讲好闽安故事
在闽安古镇的每一处建筑,似乎都有一段故事,或者是标志性建筑的闽安楼,又或者是闽安村右营公园式停车场,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古老村落总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闽安楼建筑为闽安的标杆性建筑,主体造型为钟楼式,楼高45米,共有4层,外观十分宏伟壮观,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布展,都讲述不一样的历史故事。“结合闽安村独特的民俗特点,在闽安文物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深入挖掘闽安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故事,展示闽安历史人文、海丝文化等故事。”马尾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共分为四层,一层展厅主题为“梦回邢港”,设置“千年古镇”、“闽疆门户”、“戍台重点”、“名人履迹”等版块,突出闽安海防、戍台等要素。二楼为海丝博物馆,展示闽安作为福州东部天然的水路门户,以及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三层为非固定主题展区,展示闽安非遗、民俗,重点展出闽安八将舞、板凳龙、肩头戏以及闽安百家姓等;四层为观光休闲区。
在闽安楼的对面,闽安村右营公园式停车场于去年正式完成,该项目负责人林经理深有感触:“别看这是一个停车场,当时这里是清军右营部队驻扎地,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从这里的一砖一瓦到整个设计都有讲究,比如停车场内的休息亭,包围休息亭四周破裂的围墙,就是因为原先这是一栋官兵驻扎的老房子,因此突出了历史的沧桑感,让游客一下车就能感受到这里的与众不同以及浓厚的历史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