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乡村成为城市“新名片”
预计2020年,全区美丽乡村全覆盖
http://www.mwnews.cn 2018-01-23 09:33:4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许琳晶 文/图
舒适休闲的广场、四季绿荫的园林植被、整洁的村容村貌……这是日前记者走进琅岐镇后水村时所看到的景象。走进这个“美丽乡村”,让人无法与几年前村内河道水体黑臭、路面垃圾满地的旧村貌联想在一起。
美丽乡村建设串起古村记忆
近年来,马尾区对11个村进行美丽乡村改造,后水村就是其中一个,后水村位于琅岐镇西北部,总人口1400多人。琅岐镇结合后水村实际,还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后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
“去年之前,我们走在路上都能闻到村里那条河道散发的臭味。”今年已经70岁的后水村村民老何向记者回忆了改造前的后水村。问题不仅于此,后水村村民房屋皆为自建,有四层小洋楼,还有两层的小土楼,建筑风格、装修程度参差不齐且大多为裸房、旧房;村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薄弱,随意乱扔、乱倒垃圾的现象突出;村中环境卫生设施不完善,污水乱排放。“我们都想着什么时候村里的面貌能够改善。”老何说道。
然而,这一切在2017年发生了变化。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后水村“美丽乡村”画卷一点点地从蓝图变成了现实,走进了群众的生活中。后水村党支部书记何仁瑜介绍,由于雨水、污水混合排放,导致水体黑臭,整治就首先从管网改造开始,修建三格化粪池,有效处理污水,对村里鲤鱼溪进行了整治,修建了路胚,清理了河道,生活污水便和雨水分开排放,水体也不臭了。此外,还对村主干道沿线两侧的12幢裸房进行外立面改造,对湖心亭绿化提升,开展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老何表示,环境不一样了,村民心里也更舒畅了。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后水村美丽乡村建设还打造“古村记忆”的展示区,展示区展出了后水村发展历史以及村情村貌,既有村里的历史古建筑,还有村民的日常生活。“我们前期收集了许多村里的故事照片,美丽乡村不仅在村貌,更在村里的历史文化保留上。”何仁瑜说道,如今的后水村,已是一个让村民和游客“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预计2020年,全区美丽乡村全覆盖
改变不仅于此,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我区拟定了《马尾区美丽乡村建设提出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对我区尚未实施美丽乡村或幸福家园建设的19个行政村,逐年推进,以2018年打造8个、2019年打造8个、2020年打造3个的速度,确保在2020年我区美丽乡村全覆盖;同时,在往年已实施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工程的32个行政村中,每年选出总量10%的比例提升优化为美丽乡村示范村,三年共12个。2018年,后水村也列入了美丽乡村再提升的任务村。到2020年,在全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环境提升了,如何能够提升村民收入,这是此次再提升的落脚点。“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地瓜烧,也有很多家庭以此为业,而且做出来的地瓜烧物美价廉,远近闻名。但现在都是各自经营、小打小闹。如果在这方面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打造出我们后水村独有的品牌进行运作和经营,形成后水村“一村一业”的特色产业,再以产业引领村民就业和增收,我想啊,这村民的生活水平自然就上来了。”何仁瑜说道。
“在今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将在开展村庄摸底调查和短板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村庄实际需求,制定年度美丽乡村建设方案,一村一策、因村施策,合理选择年度建设项目,补齐民生基础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景观带和示范片区。” 区住建局宜居办主任林韬说道,“比如,后水村具有自己的特色的地瓜烧酒,怎么样让其带动村经济发展,是今年我们着重要规划的,同时像亭江镇的闽安村,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气息,具备发展旅游产业的前景。而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打造适合各村发展的特色产业,这是我们今年要着重考虑的。”
此外,美丽乡村建设还建立了长效建设机制。林韬表示,今后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标准:如根据村庄所在的不同区域,采取因地制宜的污水处理方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户覆盖率90%以上;保持沟渠不淤堵、水体无黑臭,及时妥善处理禽畜养殖粪污;还可以根据各村特色,建设美丽庭院;引导产业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特色产业,农民人均收入和村集体收入有增幅等,这些内容,涵盖了我区住建、规划、市容、农林等多个部门,将把每一个乡村打造成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