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一条路“点亮”一座城

http://www.mwnews.cn  2018-06-06 10:04:1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记者 王彦 许琳晶

  编者按: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历程,岁月峥嵘,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的马尾,从曾经的吹沙造地到如今的经济、社会事业双腾飞,春风化雨、硕果累累。本期起,时报将开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栏目,带领读者体验改革开放浪潮,全面展示马尾在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再过一个月,总投资约35.4亿元的马尾大桥工程即将合龙。大桥南连仓山区城门镇,北头便是马尾东江滨大道。东江滨大道车流量巨大,大桥的建成能有效分流前往福州其他城区的车辆,甚至缩短数十分钟前往福州中心城区的车程,无数马尾人翘首期盼着大桥的贯通。

  在马尾有三条主要的出城通路,一条是机场高速,一条是104国道,一条是东江滨大道,称之为“三横”。但进出马尾的车辆偏爱东江滨大道,原因很简单,高速要收费、国道多货车。也正因如此,东江滨大道建成19年来,为满足发展需要,多次进行提升改造。城市面貌焕新、招商引资、自贸区建设等,都与它有关,它也逐渐成为了马尾发展的“引路石”和地标象征。

  吹沙造地 为路而愁

  1985年,福州开发区建区;1992年福州市政府决定将马尾区与开发区“两区合一”;1993年1月国务院批准开发区从4.4平方公里的原面积向马尾快安延伸区扩展为10平方公里。

  “开发区是吹沙造地而来的土地,原本根本没有东江滨大道,现在大道的北边就是那时的开发区快安延伸区。”现任马尾区人大副主任的林桂英回忆起刚来开发区工作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的便是坐着公交绕盘旋山路去福州的情形。“我刚到马尾的时候正好是东江滨大道筹建的时期,当时马尾主干道只有104国道,公交车、私家车、公务车全部都走国道,去福州主城区要1个多小时,或者是到码头坐1个多小时的船。江滨大道的筹建是开发区拓荒的必然要求。”

  “老马尾”吴玉宝谈起那时的江滨大道,感触颇深:“最早时,马尾只有一条国道,我们要步行到君竹路再转车到福州。还得考验脚下功夫,赶不上趟,就得再等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有时候自己骑自行车都比公交车快。”有一年,他领着妻子去省立医院看病,俩人为了不在公交上耽误太多时间,愣是花一个多小时轮流骑自行车到了福州。

  马尾地形狭长,宛如真的马尾。90年代初,靠山一侧的国道破烂不堪,仅有36路、37路、40路、3条公交线路通过104国道连通福州母城,最后一班公交都只到晚上18时。沿江地段由于吹沙造地又没有通路,遇到台风等极端天气黄泥污水茫茫一片,延绵数公里。这样的交通条件如何引资招商?

  “要致富 先修路”,改革开放的道理简单明了。1996年,江滨大道(港口路)段启动建设;1997年年中,江滨大道建设工程浩浩荡荡拉开;1999年江滨大道正式通车。

  “1999年10月25日通车,我记忆非常深,那时候马尾旧镇附近的居民敲锣打鼓,兴高采烈庆祝这一历史性时刻,那天还开通了双层巴士。”吴玉宝笑着说道,当时为了体验通车感受,他和同事驾车从旧镇到闽江大桥桥头,花了16分钟。这在那时的他看来,是多么不可思议。

  随后的几年,江滨路继续建设支路,完善路网,发展的步伐在一点一滴中加快。

  产城融合 因路而兴

  东江滨大道的设计理念在那个年代看来十分超前。马尾段总投资4.5亿元,16米宽机动车道、4米宽非机动车道,预留绿化50多米,全部铺设地下管网。

  “特别是绿化预留,我记得当时讨论会上讨论过多次,最终确定为50多米。你看,现在最受福州人欢迎的东江滨公园就是在预留绿化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当时这项决策是非常有远见的。”林桂英说道。

  超前的理念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江滨主干道,一大批项目、企业随之落户开发区。2000年至2006年间,华映视讯、新大陆电脑、国脉科技、冠城大通、飞毛腿等龙头企业相继在马尾选址建厂,厂区无一例外,紧贴江滨大道。“比如新大陆、国脉,他们原来是在福州中心——鼓楼区的企业,他们看中开发区前景,从原址迁来。不得不说,和江滨路的建成有很大关系。”高新园区副主任金剑钊20多年来见证了快安片区(高新园区所处地块)的发展,他在马尾扎根,与高新园区一同成长。“当时落户马尾的这些企业,大多存活了下来,而且成为了区内经济主力军、上市公司。如今马尾的一号工程——物联网产业也是以他们为中坚力量。”

  因为一条路,马尾迎来了发展,近十年,东江滨又经过了多次提升改造,交通管理日趋完善。沿线公交也从原有的40多辆发展到300多辆,线路从原来的3条增加至目前的20多条;2013年起动建的东江滨公园工程,自行车道、游乐场一应俱全,风景优美,夕阳与晚霞相映时犹如油画一般。也正因此,沿江地带除了第二产业外,近年,第三产业愈发繁荣,总部经济、基金小镇拔地而起,基金小镇基金管理规模更是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

  此外,沿江城市配套建设也在同步推进。江滨中学、魁岐小学等教育资源,马尾镇卫生院等医疗资源,马尾体育馆、名城中心等工程也于近年完工,现代产城融合理念凸显。

  由此,马尾的中心区域从20世纪初期的君竹环岛附近,逐渐迁移至江滨一带。2015年,福建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正式建成,与新市民服务中心同楼办公,选址东江滨大道。

  “五区”新城 由路而始

  2015年9月,福州新区正式获批,初期规划范围包括马尾区、仓山区等地,规划面积800平方公里,建成福州东扩的第二“核心”。马尾也因此成为了全国首个涵盖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及国家级开发区的“五区叠加”区域。

  东江滨大道承载了更多的发展负重。为配合马尾建设规划,利用“五区叠加”优势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东江滨大道交通功能的事项,再次被纳入政府商讨议程。

  2018年初,在东江滨大道的西起始点,魁岐互通周边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正式开放通行,将作为分流江滨东大道、三环魁岐节点、104国道马尾段及周边道路的重要干道。

  在东江滨大道的东起点,未来将启动江滨路下穿马尾造船厂工程。该路段为港口路与君竹路交汇,高架桥仅4车道,车辆通行能力较差。下穿工程将以地道形式依次下穿联安路、马尾造船厂、君竹路,以地面平交形式终于港口路罗星路口。地上、地下同时通行,解决了东江滨大道“虎头蛇尾”的老毛病。

  更令人欣喜的是,马尾地铁的相关规划正在研究中,拟以2号线延长线的形式连接马尾与福州中心城区。

  现在,东江滨公园成了吴玉宝饭后休闲的好去处,手机里还“藏”着一年四季公园里的美好景色。“什么时候,开什么花,我都一清二楚,因为经常去,东江滨大道的建设确实是一条路‘点亮’了一座城,是马尾发展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