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加强边检公共关系建设的几点看法
http://www.mwnews.cn 2013-09-26 11:07:5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随着《公安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边检服务水平的意见》的出台,边检公共关系已经成为新时期边检系统协调内外关系、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和增强边检机关战斗力、影响力和管理效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当前社会飞速发展变化的情势下,加强边检公共关系已成为势在必行的一个新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新时期加强边检公共关系建设的几点看法。
一、当前边检公共关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把边检公共关系等同于做群众工作。首先,《意见》进一步诠释了,边检公共关系是边检机关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公众不再是指与边检机关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社会群体,而是整个社会。因此,不能把边检公共关系简单的划分为做群众工作的范畴。其次,边检公共关系更加强调边检机关的服务效能,“以服务为中心”为指导方针,体现的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群众工作实质上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二是把边检公共关系与对外新闻宣传混为一谈。长期以来,边检机关十分注重宣传工作,除了大众传媒上有大量新闻外,还举办了“警营开放日”、“边检服务品牌集中宣传”等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提升职能地位。可这只是边检机关单向的对外宣传,边检机关处于主导地位,所有新闻发布都是有益的正面信息。而边检公共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则是公众,这样就迫使边检工作更加注重信息的及时反馈与应对,讲究实事求是,不回避矛盾。因此,边检公共关系比新闻宣传更科学。三是把边检公共关系看作社会交往。其实,二者的差别不难分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关系往往走样变成社会交往。很多人把公共关系当成私人关系来处理,虽然最后事情办成了,但是并没有起到建立公共关系的目的。公共关系是一门科学,是需要长期坚持,有专门人员负责并研究实施的工作,却在社会交往理论的指导下,变成了全凭个人关系好坏办事的局面,没有硬指标,没有科学考核,没有制度监督。
二、存上问题的原因
一是新时期边检公共关系缺乏创新性理论的支撑。一谈起边检公共关系,就只能在警民关系的范围内谈,就只能在群众路线上谈,思想还是老思想,问题却是新问题,势必会造成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或者误入歧途。创新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创新观念。孟宏伟副部长在贯彻《意见》培训班上已经明确要求: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增强斗志,这就是要求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二是新时期边检公共关系缺乏专门的、系统的职能机构。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机构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公共关系部门。例如:从2004年起,公安部就在全国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而全国边检机关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机构,而是依附于文化宣传部门,文化宣传即公共关系,致使边检公共关系建设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三是新时期边检公共关系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运作模式。当前,边检公共关系活动大多数只是政治宣传部门一家之事,更有甚者只是宣传干事一人之事,方法、手段必然单一,致使边检公共关系基本上还处在新闻宣传和“拉关系”的阶段,毫无运作模式可言。
三、对当前边检公共关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树立全新的边检公共关系理念。要建立新型的边检公共关系,首先必须树立“打造边检队伍成为最优秀的执法队伍”的理念,尽最大努力做好边检工作,即提高边检服务水平工作。使边检工作不出问题或者少出问题,边检工作做得好公共关系工作才有保障。同时,还要树立全员公关的理念。边检公共关系建设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要在边检队伍中树立一种“边检公共关系人人有责”的全员公关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将维护边检形象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个习惯保持,为边检机关良好形象的树立奠定基础。二是健全边检公共关系运行机制。边检公共关系是社会文化与边检职业文化的相结合,它在是在边检宣传工作的基础上,糅杂了更多的社会元素和时代使命。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对外工信模式,“公开、真实、主动”地提高边检工作公开度和透明度。要通过涉警舆情研判机制、危机应对机制、主动引导机制的完善,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树立边检良好形象,推动新时期边检宣传工作发展。同时,借鉴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建设的成功经验,完善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科学设置岗位,将边检公共关系建设推至服务全局的高度,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三是营造边检公共关系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是强化警媒合作力度。要注重与媒体建立长期的合作性关系,保持与媒体的密切沟通,尤其要加强与主流媒体和名牌栏目的合作,巩固边检对外宣传阵地。同时,要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主动出击,营造主动宣传、警媒相互支持的外宣格局。其次是拓宽警民双向沟通渠道。以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为核心,通过搭建“边检微博”和QQ群等交流渠道,整合沟通交流资源,让警民沟通无时间、时空限制,增强双方交流的互动性。最后是营造多方参与氛围。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门纳谏,安排专门人员,紧密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各个阶层,尤其是人大代表、民间团体组织等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人员,全方位、深层次地征询他们对边检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寻求社会各界对边检工作的认同和支持。
刘仁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