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哲清:20年坚守生“匠心” 他的“精整”人生
http://www.mwnews.cn 2025-02-24 09:14:34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江超云
作为铝加工成品产出最后一道工序的精整车间,不仅是产品品质、综合产出效率的关键“把关人”,还是面积最大的车间。一名中专毕业的毛头小伙,一入职就能戒骄戒躁,每日靠脚步“丈量”着精整生产一线,通过刻苦学习、钻研努力,脚踏实地成长为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生产工作者”“劳模生产工作者”等荣誉,参与的项目荣获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如今又成为第三届“福州开发区工匠”的候选人之一,他就是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域高级技师、制造二部精整班班长严哲清。
扎根前线 他干一行专一行
“他严谨求实,踏实勤奋,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公司上下员工的一致好评。”中铝瑞闽在第三届“福州开发区工匠”的申报表里如此描述严哲清,成长为如今模样,他走了20年。
毕业即入精整班的严哲清,因专业不对口、毫无经验,却凭着强烈的工作责任心,铆着一股劲往深了学。精整作为金属加工最后一道工艺流程,在这里,技师们按照客户需求,将成卷的铝材模拟终端使用分条切片进行检测板形。一卷2吨至5吨的铝板材通常长度在几千米到万米之间,同一卷原材料分条后,一条条的铝材板材容错率并不高。同向弯曲精度是否准确、平直度是否符合标准、表面是否均光无瑕疵、机械性能参数是否达标……这都有赖于精整车间,真可谓成败在此一举。
铝板材可以理解为3C产品里屏幕的“脊柱”,如果“脊柱”板型不标准,碎屏率就会陡然上升,为了攻克3C产品铝板材对称性、平直度要求高的难题,严哲清在各个工序中找进步空间,从弯辊矫直到多辊式矫直,用创新矫直技术工艺调整板形控制合格率,将铝板材的对角对称性的误差从20至30毫米降低至5至10毫米,客户产品良率提升、板形问题退货率大幅降低,客户满意度提高了许多,多个客户表示板形有巨大改善。
严哲清在精整车间里对铝板材进行“精加工”,对自身也“精益求精”。他凭借着对工作职责的坚持和执着,修炼工艺技术,曾经在车间里为学习如何操作、调修设备而走的每一步,都成为他从初级技工,到高级技工再到高级技师的每一个台阶。
个人能力的提升可以赢来“技能能手”称号,而高素质的敬业精神才能让企业对严哲清委以重任。严哲清自2016年担任精整班班长以来,每日巡查着5条生产线,不单单是在生产线上线学习,更多的是坚守中铝瑞闽的生产高标准。与此同时,2016年以来,在严哲清和团队成员一起努力下,中铝瑞闽精整班产量指标连续增长,通过量平均每年同比增长16%,质量不良率也大幅下降。
创新突破 他勇克技术“藩篱”
严哲清的成长史正是人才培育的缩影。
劳动者的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国家大力培育大国工匠,培育尊崇工匠精神的社会风尚下,马尾区总工会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愿意提升学历的职工提供“求学圆梦”助学金;中铝瑞闽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鼓励职工走技能成才之路……一系列政策、举措让技术工人在发展上有空间、经济上有保障。严哲清正是受益者之一,在技能不断提升、岗位不断晋升中,他的学历也从中专进修到了本科。
严哲清自谦地表示自己离工匠要求有差距。但记者在交谈中发现,他在岗位上萌生出“还不够”“可以更好”想法的那一刻起,已经有了从“工”进化为“匠”的“匠心”。
精整车间辖属设备最多,包括拉矫、切板机、清洗、剪切机累计7台设备,长期扎根一线的严哲清,面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设备一旦出问题,就是整个生产线的停滞。严哲清带领着团队不断突破技术边界,对铝材清洗、切边、矫直板形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后,甚至瞄准了设备设计上的不合理之处。他的《胶辊辊痕处理装置》专利,不仅提升了胶辊使用寿命,还减少设备停机更换辊组时间,使用工装使得辊痕位置打磨更加均匀,减轻现场操作手的劳动强度,得到一致好评。他研发的《铝卷材和铝芯套筒保护结构》专利,为卷材、套筒以及铝材端面提供了保护,甚至创造了吊运过程中卷材、套筒“零”碰伤的记录。
如今,严哲清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不断创新,主导并圆满完成了多项技术革新与改进项目,个人提出的五小创新项目获得一等奖,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获得一等奖7项,2等奖5项,三等奖6项,参与QC项目获得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申请设计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共4个,参与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共1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