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街道马限社区:筑牢基层堡垒 激发治理新动能
http://www.mwnews.cn 2025-03-31 10:37:44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毛淑文 通讯员 杜丽花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层是社会的细胞,基层治理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近年来,罗星街道马限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在建强组织、创新机制、服务群众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创建“一‘马’当先,无‘限’可能”党建品牌,以实际行动筑牢“红色堡垒”,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建强组织 筑牢为民服务“主阵地”
如何确保社区党委充分发挥作用?马限社区党委给出的答案是:强化党建引领、组织联建,通过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党的活动打破壁垒、统筹力量,让资源从属于各部门的“条块分割”走向为社区共同服务、破解难题的“开放共享”。
“如今,马限社区以‘大党委’为核心引擎,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非公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责任链条,推行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打造祖洲里党建联动平台,加强与区委政法委、司法局、市场监管局结对共建。”马限社区党委书记杨倩说。
一套组合拳下来,如今,马限社区基层治理实现从“单枪匹马”到“联合作战”良好转变,跑出了基层治理“加速度”。
飞线充电安全隐患怎么改?先由楼栋党小组摸底听取意见,再由社区党委召开会议,集思广益,确定改造方案。曾经需要半个月才能解决居民投诉反馈的事情,现今只需要短短不到一星期时间便能解决。
邻里矛盾纠纷怎么解决?党建赋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绘就和谐社区新画卷。
“社区党组织加强基层治理的根基强了、资源多了、力量足了,群众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自然也就解决的快了。”杨倩说。
创新机制 畅通民情响应“快车道”
“近邻”抓手有了,但要把社区工作真正做好,最关键还是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广开渠道,倾听群众呼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
不断创新方式推进党建工作,是马限社区党委始终保持活力的关键。马限社区创新推出“民情收集处理”与“民情反馈评议”两大特色机制,在倾听民意、解决民忧的道路上取得显著成效。
2024年6月,家住外贸新村的江大姐向社区网格员反映,小区路边的树长得高大且茂盛,刮大风、下大雨的时候,树枝摇摇欲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收到诉求后,马限社区党委立即协调外运公司对外贸新村的资产树木进行修剪,并及时发现因树木生长导致围墙开裂与电线变形等问题,积极联合区供电中心、外运公司等单位进行整改。仅2个月时间,有效解除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了辖区居民生命安全。
在马限社区,这样暖心的故事还有很多。马限社区正积极探寻更多更优路径,在创新机制上做“加法”,让每一份民意都精准、快速抵达——打造“线上会客厅”,安排专人值守“12345网站、小区网格群、小微权力群、24小时值班电话”等4个线上平台,建设“线下洽谈室”,设置“书记接待日”,配备“民情日记”本,深入开展“听心声”“大走访”工作。
服务群众 架起党群连心“幸福桥”
马限社区由马限居委会和建星居委会整合而成,辖区内小区建成年代较久,多个小区因原公司宿舍改制后成为“弃管”小区,无物业小区占比高达76%,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环境卫生脏乱差、邻里纠纷频繁等问题日趋凸显,如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给居民群众提供更贴心、更暖心服务是社区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红色代办“暖人心”、邻里帮帮“微心愿”、环境卫生“常整治”、消防器材“全覆盖”、文体活动“促和谐”等都是马限社区服务群众的有力实践。
马限社区还首创了无物业小区片区化管理新模式,安排专职保洁员进驻提供增值服务,协助小区驻点保洁,共同改善小区卫生环境。自从增设了“物业驻点客服”,祖洲里邻里中心成为了客服中心,以一个“心脏”供血“全身”。驻点客服通过入户巡访、电话热线、业主微信群等渠道接收居民反馈的急难愁盼问题,并进行分类,精准向安保、工程、保洁等人员派单,做到“接诉即办”,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服务在网格开展”。“小区焕然一新,他们真的是把我们居民的事儿当成自己的事儿来办,打心底里感谢他们!”住在祖洲里的王大姐连连夸赞道。
长期以来,马限社区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从事关民生幸福的小事入手,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路径,用心提供多元化、贴心化、便民化服务,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办好一件件“关键小事”,“幸福马限”的图景愈加生动鲜活:2024年以来,累计为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群体代办退休、农保认证等事务200余件,点亮“微心愿”结对帮扶困难家庭14户,为老旧小区配备灭火器300个,举办“趣味运动会”、“爱心义诊”等特色活动96场次。
下一步,罗星街道马限社区将锚定新坐标、承载新使命、描绘新蓝图,狠抓项目推进,持续深化“建强堡垒”专项行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奋勇争先,再上台阶,奋力谱写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