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监管海东书院的台湾府教授董文驹

http://www.mwnews.cn  2018-04-09 09:15:57      【字号

  ○杨东汉

  走进马尾区琅岐镇下岐董氏宗祠,祠内高悬6块进士牌匾,7块文魁牌匾,董文驹是董氏家族中最后一位进士,曾任福宁府、台湾府教授,兼监台南海东书院,后升迁广东四会县知县,赠文林郎,是一位为台湾文才教事业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可圈可点人物,其名列青史。

  董文驹,字道实,号罗峰,闽县琅琦(今马尾区琅岐镇下岐村)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及第,初授福建福宁府教授,福宁府交通闭塞,百姓生活艰苦,读书人很少。文驹在任五年,不辞劳苦,在府县广设学馆、书院,倡导兴学重教。经常下乡,劝导闽东各县生童入学,以身作则教化百姓,转变学风,使众多沿海、山区贫苦农民子弟有机会入学读书,文驹廉洁勤教,颇有政声,后调任台湾府教授。

  清代,台湾成为隶属于福建的一个府,为政变台湾文教落后局面,传播中华文化,时清政府在台湾府、县设有官学,有官办书院,还有官民义捐的义学。学校成立以后,缺少师资,以致担任教职人员大多从福州及闽南地区抽调进士、举人出身,有教学经验,品行端正的府学教谕、教授赴台湾执教。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董文驹获选调任台湾府教授,监管海东书院。海东书院位于台湾台南,是当时台湾府规模最大的书院,有“全台文教领袖”之称。董文驹身负重任,在任上尽职尽责,献身教育,经常深入各县,劝令各家送子弟入学,倡导儒学,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化台湾百姓。他强调以德行为先,忠孝为本,和气待人。他处处为人师表,还经常到书院传道授课,诲人不倦,谆谆善诱,其督课认真,使生童在读书中得到乐趣。稽察甚严,不苟情面,对优秀生童给予鼓励,因此求学生童不断,为振兴台湾学风建树颇多,受到当地百姓好评。

  据《台湾历史人物小传》记载,董文驹是一位品行端正、工于字画,坦荡正直之人。乾隆三十六年调任台湾教授,有学行,月课生童,衡慎甲乙,要求生童字画必端正。得佳文,则优尝以鼓舞之。与诸生言,必本忠孝诸大节,虽切磋严惮而和气,仍予人以可亲。尝兼监海东书院,逢课期稽察甚严,不苟情面,生童膏火如数按给,毋许丁胥腹削寒唆赖之。可见董文驹品行之高尚,为人之正派,督课之严谨。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教书育人,以致在台湾府名声大振,百姓视之为父母。

  董文驹在台湾府执教六年,为官清廉,为人师表,爱民如子,在台湾府享有很高信誉。朝廷念其劳苦,又有才能,乾隆四十二年升迁广东肇庆府四会县知县,去任之时,两袖清风,只有几件简单行李和几箱书籍,台湾百姓夹道欢送,依依不舍。文驹在四会任期,除暴安良、整肃治安,减轻赋税、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教化乡民、有善政,去后民有甘棠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