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琅岐业余闽剧团:六十载唱腔无改寄乡愁

http://www.mwnews.cn  2019-03-26 21:57:49      【字号

琅岐业余闽剧团:六十载唱腔无改寄乡愁

琅岐业余闽剧团:六十载唱腔无改寄乡愁

  本报记者 黄新锦 郑婷 文/图

  3月24日,对琅岐业余闽剧团的新老团员们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晚上,舞台灯光打亮,锣鼓声起,一场为庆祝剧团成立六十年而精心筹备的团庆联欢晚会徐徐拉开序幕。琅岐星光村老人活动中心内掌声不断,闽剧、歌曲、舞蹈表演轮番上演,看似一场普通的乡村文艺联欢会,背后却积淀着一个乡村业余闽剧团几十年的发展脉络。

  文艺之土孕育闽剧魂

  “琅岐业余闽剧团最大的特点就是草根性,剧团的新老团员来自琅岐的各个村居,是对闽剧共同的兴趣爱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今年77岁的何祥焰是团里为数不多参加过专业科班培训的老团员。自小在琅岐长大,他见证了这个草根剧团的六十载岁月轮转,期间的不平凡道也道不尽。

  “1952年,琅岐当时还叫闽琅镇,时任镇长江爱信带着大家成立琅岐第一个农民业余剧团。到了1958年,琅岐剧团改称琅岐文工团,这是琅岐业余闽剧团的前身。”说起剧团的成长史,何祥焰娓娓道来,“琅岐业余闽剧团在闽江口一带赫赫有名,团里的江存慈和朱碧玉代表琅岐去北京参加汇演,敲话锣打花鼓,还有卢国栋,他擅于演奏三弦,代表团里参加了华东区汇演,都拿到了优异成绩。”

  由琅岐走出的闽剧导演董须雄成就颇丰,策划导演的闽剧《红豆缘》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受到国家文化部等单位嘉奖。离开琅岐业余闽剧团多年,董须雄对琅岐业余闽剧团的感情依旧深厚,心怀感激。“13岁起,我就在琅岐业余闽剧团从艺,扮演生角,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台柱,可以说是琅岐业余闽剧团给了我崭露头角的机会,也是从这里开始,我才走上闽剧导演的道路。”

  说起剧团的老人,为六十周年团庆而忙碌的朱国建也是重要一员。他比何祥焰大四岁,却被团里的老伙伴们称为“老顽童”。“老朱是团里的资深编剧,对剧本的题材和谱曲会较真到每个字眼和音符。但他不拘泥于编写剧本,能唱能跳,是个全能选手,所以给他取了这么个外号。”言语间,何祥焰又夸起老伙伴。不同于何祥焰曾接受过仓山城门镇的群众艺校开设的闽剧表演培训,朱国建的曲艺天赋受到了父辈的影响。1963年,高中毕业的朱国建到琅岐文化站当站长,琅岐业余闽剧团便成为他施展才艺的又一片热土。

  “八十年代,琅岐业余闽剧团活跃的范围覆盖到了闽江口周边区域,团里经常组织去附近的连江、长乐表演。”说完,朱国建在现场哼起了《天豹图》选段,这部当时由琅岐业余闽剧团编演的古装传奇闽剧曾轰动一时,后园红花激云云搭救李荣春的桥段更是脍炙人口。这期间,琅岐业余闽剧团也频繁在全国、省、市各级文艺汇演中亮相,1984年,琅岐业余剧团排演的《选举村长》在福州市文艺汇演中获得一等奖,何祥焰和朱国建等人携着金奖杯回到琅岐,自豪感油然而生。

  “今年不仅是庆祝剧团六十周年,我们还要纪念剧团喜获省第二届农村剧团汇演优秀演出将、创作一等奖、优秀演员奖三十周年。”何祥焰说道。团庆的舞台上,原扮演激云云的琅岐名丑依清师再度献演,又把大家的思绪带回那个为闽剧狂的年代。

琅岐业余闽剧团:六十载唱腔无改寄乡愁

  把乡音传向海外 让传承与文化相衔

  从少年、青年、中年一直演到老年,这是何祥焰、朱国建等剧团老前辈为艺术理想孜孜追求的写照,也是琅岐业余闽剧团六十载浮沉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对团员陈锦祯和林珠云等人而言,作为剧团中最年轻一代,他们的年少记忆也停留在剧团。

  “听说剧团要办六十年庆,我们这些远在海外的剧团人专门建了一个联络微信群,打算把团庆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陈锦祯与妻子林珠云结缘于剧团,当年学戏、演出的招式腔调至今熟稔,闽剧的基本功早已扎根于心、了然于胸,过了多少年都不会忘却。

  为了准备团庆,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国的陈锦祯提早归国归乡,见识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为之震撼。与昔日剧团好友、恩师相见后,陈锦祯发出感慨:“我们这代人都是从剧团内办的培训班出师的,时代在变迁,即使出国创业,我们也无时无刻不牵挂剧团的发展。”

  一份乡音一份情,五六年前,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成立了琅岐业余闽剧团分社,远隔祖国万里的土地唱响闽剧之声。“每天我们都会到公园排练和交流,经常能吸引近百人的围观。”在美剧团负责人朱坤清骄傲地说,有了闽剧艺术的滋润,身处海外的侨胞思乡之情也减了几分。

  在海外侨胞支持下,琅岐业余闽剧团走出了国门。剧团的传承也成为新老团员关注的焦点。“现在,老一辈人因为年龄、身体等因素没办法经常登台,即使是我们这一辈,也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陈锦祯说。

  让剧团上下欣慰的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大力推进给了琅岐业余闽剧团的传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辉煌过后是平淡,平淡又是新征程的开始。如今,六十周年团庆又把琅岐业余闽剧团的新老团员捏合在一起,他们开始积极为未来规划。

  文化的根才是乡愁的寄托。歌颂琅岐发展新篇、宣扬移风易俗、传递社会新风、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琅岐业余闽剧团的团员们以契合时代主题进行创作编排,以文化人,弘扬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正将剧团带入一个新的发展快轨。

琅岐业余闽剧团:六十载唱腔无改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