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综合新闻 >> 正文

只有"锁"住顾客的心 才能开更多的锁

http://www.mwnews.cn  2019-12-24 11:39:44      【字号

只有

  本报记者 薛海云 文/图

  锁匠,一个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老行当”,曾经遍布马尾的大街小巷,他们推着小推车,将摊位停在路边的某个拐角,也有的将店开在村头人多的地方,为街坊提供便利。但如今随着岁月的远去,他们渐渐地淡出我们的视线。

  12月24日上午,记者走上街头,探访配锁行业的生存现状,为大家讲述锁匠的生活与背后的故事。

只有

  如果不是在路口摆了一个醒目的“专业开锁”招牌,估计很多人不会注意到廖亦永的配锁店。但对于熟悉这家店的人来说,它算是马尾配锁行业里面的老招牌了。

  坐落在马江路沿和茶山路十字路口的这家不大的铺面难掩岁月的痕迹,刚踏进店内,映入眼帘是一张一平方米大小的破旧桌子,桌上整齐地摆放着锉刀等工具,还有三台不同型号的配钥匙机,左边墙壁上头挂着几十种钥匙模具,琳琅满目。桌子上右边墙壁的橱窗里还陈列着不少还未开封的智能密码锁。

只有

  一会儿功夫,门口就来了客人。“廖师傅,您赶紧帮我配一把钥匙,我家里钥匙上午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开不了门。”声音是从门口传进来的,只见一个中年男子气喘吁吁的从外面跑进来,他手上还攥着一把钥匙。廖亦永立即接过他手上的钥匙,他认真看了看,放在手上仔细摸了摸,说道:“我给你换个材质好点,用着更保险。”话刚说完,他就从桌子下方的抽屉里迅速的拿出一把形状相近的钥匙模具,再对比后,很快开始打磨钥匙。

只有

  廖亦永的头埋得很低,他把新的钥匙模具放在三号配钥匙机上一别,右手用力一压,上面就呈现出钥匙的锯齿。不到五分钟,一把新的钥匙就出来了。“还需要再磨一下,用锉刀打磨后的新钥匙,用起来会更顺手。” 廖亦永耐心地解释道。

  “廖师傅的手艺真的好,我的钥匙都是他这边配的,配完的新钥匙拿回去开锁十分利索。而且要价也不高。”前来配钥匙的林先生感慨道。

只有

  一个好的口碑,是靠着精湛的技术积累起来的。廖亦永的手艺,足足经历了十多年的考验。上世纪九十年代,廖亦永和妻子带着不足两周岁的孩子从三明来到马尾创业,在摆摊三年卖烧烤有了点小积蓄后,2004年他着手开了一家自行车零售店铺,但好景不长,20世纪初,随着私家车的兴起,自行车的销量每况愈下,“入不敷出,赚来的钱只够一家人填饱肚子。”为了更好的养家糊口,廖亦永把目光盯上了开锁这个行业,他决定前往培训机构学习开锁。据他描述,开锁在当时是一个热门行业,学开锁的人很多“对我自己来说,技多不压人。多门手艺,也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况且,每户人家都要装锁,换锁。这个行业的前景和市场也都是有的。”

只有

  2008年,廖亦永终于学成归来,他获得修理行业国家资格证书。同年,他在自家的自行车店铺内又多加了一个业务——开锁。到如今,这家店已经经营了11年。这十一年里,廖亦永勤勤恳恳,凭借着一手出色的配钥匙技巧,受到了街坊的肯定,来他店里配锁的人也越来越多。

  在工作的时候,廖亦永总是一言不发将注意力集中在手中的钥匙。“快、准、稳这就是配锁的奥妙所在,只有你把你的工作做在极致,才会给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廖亦永笑着说。

只有

  “如今这个行当越来越难做了,不是配钥匙难,而是利润低,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了。”谈话间,廖亦永的妻子池女士说起配锁这行的心酸。在她的印象里,二十年前的钥匙都比较简单,款式也比较单一。“牛头牌钥匙就是最常见的款式,古铜色的,造型也简单,乡下都用这种类型的锁。”池女士表示,配这样的钥匙用到卧式配钥匙机就可以,耗时也只需五分钟,收费是一把一块钱。但如今由于锁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从一开始的纯手工打磨,到后来的手摇机器,再到现在的配钥匙机。看似需要花费的力气越来越少,成本也越来越高了。收费却没怎么涨,现在正常配锁一把5云,利润越来越低。“工艺非常复杂,却收益微薄,从事这行的人越来越少。”池女士说。

只有

  不过,廖亦永的想法却很简单,不为别的,只为那些配钥匙开锁早已认定他的老主顾们。近年来,他也开始慢慢在店铺里摆上智能钥匙,“现在是5G时代,我们配锁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然就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只有牢牢'锁'住顾客的心,这个店才会更持久地开下去。” 廖亦永说道。

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