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两家三代人见证马尾医疗事业发展

http://www.mwnews.cn  2018-05-30 13:13:32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记者 王晓霞 林沁馨

  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满村跑,到医院诞生……在马尾区医院(以下简称马医),邵江榕和朱祥勇两家三代人,亲历了马尾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邵江榕父亲邵秀清在淮海战役中受伤后,转而成为部队的卫生员。解放后,邵秀清跟随部队来到了福建,1952年,转业被分配到了马医,当时的马医叫马江医院,隶属于闽侯专区卫生科。这位抗战老兵在马医药房里一待就是30年,经历了医院的搬迁与新建。1973年,朱祥勇父亲朱其灼到马医工作,直到1981年调离岗位,他负责过马医医院大楼的建设,还带过马医护士学校的学员,培养了39人的护理班级,为当时福州市的医院输送了一批人才。

  从“无”到有医疗设施不断完善

  1981年,年仅20岁的朱祥勇特意起了个大早,搭上公交颠簸了一路来到位于马尾区马限山麓的马江医院(马尾区医院前身)任职。一年后,从部队复员回来的邵江榕也来到了马医。他们都是从父亲的手中接过了“衣钵”,“旧医院就在马限山附近,仅仅只有3个科室、一台x光机、一间手术室、一盏无影灯、一台老式显微镜和几张床位。”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在此落了脚。或许,两位年轻人未曾想自己能够陪伴它走过30多年,见证改革开放春风下一家郊区医院的“成长”。

  1985年“医改元年”,国务院批准了原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这一时期医改的基本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放开搞活,提高医院的效率和收益”。其中,建立一定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是医院改革内容之一。朱祥勇说道:“1981年我刚到医院时,是负责后勤工作,1986年有机会通过成人教育考试,到龙岩学习专业医疗知识,2年学习结束后,回到马医检验科工作。”

  “此前检验科只有一台老式单目显微镜,尿糖检测是通过将检测物滴在玻璃片上通过酒精灯烧的方式人工检测,检验过程中有异味不说,还花费时间。此外医院生化检查全靠一台水浴箱,注水一次花半个小时,并且需要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做,只能做5-6个项目检测,全靠人工检测,一上午只能检测5-6个病人,现在生化检查能检测39个项目,一两百份样本几秒时间就能出报告,大大提升了检验效率。”朱祥勇回忆道。

  从人工检测到试纸检测再到全自动化仪器检测,在医疗改革的推动下,改革红利逐渐凸显。提升医疗水平,引进先进设备,令邵江榕感受最为明显的则是医院的人流量变化。“以前医院地方小,设备更是屈指可数。”初到马医的场景已过去多年,但邵江榕现在提起此事仍然是历历在目。“以前马尾病人不论大病小病都偏好前往福州三甲医院治病,归根结底还是大家对马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没信心。导致医院收益差,工作人员的绩效奖金常常缩水。”邵江榕不由得感叹道,“这些年医院的改观真的非常大,医院的医疗技术、医用设备、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都得到了飞速发展,马尾的病人可以不跑远路就能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

  精细分科管理更专业

  与父辈经历不同,同是1991年出生的邵凌和朱欣雯感受最深的不是医院大楼和人员的巨大变化,而是医院开始向“智能化”“专业化”的转变。

  2013年,邵凌毕业到马医就职,被分配到了内科当护士,“当时,内科的护士前辈给我说起了马医内科的发展史,我觉得变化挺大的,听说当时内科是一个大科室,不管老人、小孩,只要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都是内科的病人。”这样“一锅端”的科室划分方式,自然让诊疗的准确度大打折扣,“我进入医院的第二年,也就是2015年,内科细分为两个科室,内一科主要负责消化系统疾病,内二科则是负责心血管疾病,而且儿科也从内科中分离,独立成科。”

  现在,马医一共有临床科室16个、医技科室8个。科室分科更加精细,医院管理也更加专业化,用朱欣雯的话来说,就是“大到各种医疗器械,小到一根棉签都有规范的管理。”医疗器械管理科可以说是医生的“左膀右臂”,医院里的大小器械都由这里采购、维护与维修,“我们医院现在拥有飞利浦1.5TMR、GE16排CT扫描机、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先进的诊疗仪器设备,医疗设备资产值为4800余万元。这些先进的仪器助力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效率,也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更精准的科室划分,更专业的学科方向,这些年,无论是硬件设施配备还是医疗技术水平,马医的服务能力都大幅度提升:2016年12月马医正式升级为二甲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更上一层楼;2017年12月,马医与福州市第一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让马尾区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过去医院给人的印象是充斥着消毒水味道,冷冰冰的地方,现在不同了,我们除了需要治疗患者身体上的病痛,还要从心理上进行人文关怀。”医院变得越来越有人情味,患者对于马医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我们医院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智能化’‘专业化’的医疗器械配备到位,马尾区的市民更愿意选择在家门口的马医寻医问药。”

  医疗是民生之需,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区卫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区致力于医联体和三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在引进省市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作用,已通过二级综合医院执业许可验收的新莲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马尾市民提供更多的就医选择。与此同时,马尾区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服务制度构建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重点在签约服务方式、内容、收付费、医保支持、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截至2017年年底,全区累计签约居民52667人,到2020年,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全覆盖。

  从高尖端医疗设施到高素质医疗人才、从精细的诊疗到热情周到的服务、从方便的社区卫生中心到走进家门服务的家庭医生……朱祥勇和邵江榕两家三代人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马尾建区36年,随着马尾区委、区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投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马尾人看病就医也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