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修好教育这门民生“必修课”

http://www.mwnews.cn  2019-09-18 11:40:29      【字号

  记者 王晓霞 文/图

  全区中小学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船政小学、船政幼儿园两所市属公办校在我区布点办学;民办中学的领军学校——福州三牧中学马尾校区去年9月正式开学……马尾教育从“薄弱”到“茁壮”,提高优质资源覆盖、解决高位均衡问题、实行课改试点,努力摸索着教育这门民生“必修课”的最佳答案。

  改变,从改善教育环境开始

  去年9月,拥有90年历史的马尾实验小学新教学楼投入使用。“从最初到学校时仅有几间教室到如今占地40亩。”学校原校长祁如华站在教学楼前,感慨万千,“我从来没有想过生活、工作的这片土地会发展得如此之快,马尾教育的发展超乎了我的想象。”

  40年前,祁如华还在满是黑土的教室里传授知识;40年后,退休后的他又返聘担任学校督学,先进的硬件设施让他讶异。

  1977年师范毕业后,祁如华被分配到了彼时的马江中心小学(马尾实验小学前身)教语文。“整个学校只有一层砖木结构的平房,学校规模最大就是连在一起的八间教室,我们都叫它‘八间排’,教室里摆着一块黑板、几盒粉笔,还有学生的课桌。”祁如华回忆道,“六十多名学生挤在一个教室里,课只上了一半,老师学生的头上就蒙上了一层粉笔末,学生们脚下是黑泥土地,走进校园,有点风就成了灰尘弥漫,下雨天教室里地面泥泞。”

  “就是这样的条件,我们学校也算是当时马尾区环境最好的学校了。”祁如华告诉记者,他当时到过亭江的一些小学,很多学校没有自己的教学楼,有的甚至在寺庙里教学,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偏僻山区的教师们根本谈不上教研,只能靠自己摸索,或者写信向自己的老师请教。有的学校由于师资缺乏,多数教师一人教好几门课。

  马尾的教育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了蜕变。马尾实验小学的发展就是它的缩影。

  祁如华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马尾实验小学开始建教学楼、完善基础设施,校园环境不断提升,学位不断扩充。到了上世纪90年代,学校开始大范围推广多媒体教学,由城区学校逐渐推广到乡镇。“那时候,每个年级仅有一台三用机,成了英语老师们珍视的宝贝,只有上公开课的时候才会拿出来。1998年,我们学校购买了30台电脑,设立了马尾首个小学电脑教室,也是在那一年,学校获得了福建省示范小学称号。”

  自2012年开始,马尾区开始大刀阔斧推进教育事业,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科学规划配置学校,弥补学位不足的问题。

  从2012年至今,马尾区新建江滨中学、魁岐小学、师大二附小、马尾第二实验幼儿园、快安实验学校、福州船政小学、和平中心小学、马尾实验小学、船政幼儿园等,新增学位极大缓解我区学位不足的难题。现在区内新建小学都按照36个标准化班级建设,与福州主城区对比,马尾的校园用地面积充裕,更宽敞的校园改善了师生在校环境。

  均衡,推动教育提档升级

  要说近几年,马尾教育最令人振奋的消息,莫过于两所市属学校的落地。福州市船政小学是马尾区首所市属公立小学,学校在招生阶段就受到不少市民的关注。多年来,马尾一直是五区中唯一没有市属公办学校的行政区,虽然有诸如福建师大二附中、马尾实验小学、福建师大二附小等老牌学校,但由于市属公办校有更高的平台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家长对市属公办校在马尾办学的呼吁一直没有减少。

  马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坦言,马尾与母城的地理隔断使得市属公办校没有“靠拢”。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两所市属公办校落地马尾,满足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往和民生配套需求,让马尾教育“补短板”的步伐不断加快。

  2017年9月1日,马尾首所市属小学福州市船政小学正式开学,2018年9月1日,福州市船政幼儿园如期开学,两所市属公办校的落成办学,使马尾教育实现提档升级。

  市属公办校的设立也促进马尾提升教育的管理水平和教育力量。

  “市属公办校有更规范的管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雄厚的师资力量,我们也在探索市属公办校教师资源、信息资源、课程资源、教科研资源等向全区输出,做到从‘一花独放’到‘花开十朵’。”

  不仅如此,马尾区还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依托中心校的管理方式,采取“优质学校划片管理”“龙头学校帮扶薄弱学校”等方式,组建片区学校发展共同体的管理机制,把优质学校的管理模式输送到片区学校,充分发挥和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成效,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突破,为课改“身先士卒”

  9月17日,湖南株洲景弘中学的课改专家团队在马尾江滨中学展开了一堂精彩的送培课。有别于传统课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小组,对当堂的课程进行小组讨论,各小组将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今年刚升初一的陈睿琪对于全新的授课方式很感兴趣,“跟以前上课的方式完全不一样,我很喜欢这种形式,互相之间组队学习,可以发现很多问题,知识点记得更牢。”

  与陈睿琪相同,从教10余年的潘敬也是一名课改“新生”。“与传统课堂不同,老师讲得比较多,但这种新的模式把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人公’。”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开放式课堂转变,潘敬坦言自己花了一段时间适应,“教龄越长的老师越难改变自己的模式,我们在摸索中去定位方向,对于老师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备课过程的变化,以往做的是教案,现在叫‘导师案’,导师案囊括了基础知识、课堂运作、学生引导等,是一项不小的挑战。从课改到现在已经一年,学生的成绩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班级的学习氛围也更加活跃。”

  不破不立,为了突破办学瓶颈,江滨中学的课程改革经历一年的磨合,渐渐步入正轨。江滨中学副校长李舒告诉记者:“课改之后,学校成立了‘五大中心’——调度中心、课堂研究中心、学生服务中心、督评中心、后勤保障中心来确保课改的正常运行,将德育引入课堂,实行千分制,对学生学习生活进行规范,充分激发个人积极性,也引导学生学会团队合作。”

  70年倏忽而过,从一支粉笔到现代化的教育设备,从照本宣科到提倡走班制教学,变化浸润每一个教育的细节。从一届又一届的马尾学生身上,可以看到马尾教育发展的点滴变化。

修好教育这门民生“必修课”

修好教育这门民生“必修课”

修好教育这门民生“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