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不松劲,琅岐农民春耕忙
http://www.mwnews.cn 2020-02-27 11:59:41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章盈旖 薛海云 文/图
大地回暖,草木萌动,春天已准时到来。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的春天注定与往年有些不同。
春耕在即,备耕先行。连日来,琅岐镇科学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一幅别样的“春耕备耕图”正在琅岐大地徐徐铺展。
除草、施肥、平整土地……在琅岐镇金砂村新金东农场里,农民们这几天忙了起来。“前几日天气回暖,是播种的最好时机,考虑到疫情的影响,我们优先种植空心菜、大白菜等绿叶菜品种。”琅岐新金东农场场长周华官告诉记者,他的农场共有三百多亩,主要培育各类蔬菜和西瓜、葡萄等水果。从往年来看,农场因均采用外地甚至外国的优质品种,培育出来的果蔬销往全国各地,销量可观。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周华官的大葱、花菜等产品遭遇滞销,损失不少。记者了解到,疫情期间,琅岐镇政府、区市场监管局和区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发力,搭建起线上农产品销售平台,通过微信、短信、电话和朋友圈等方式,积极推荐老周等菜农、果农的产品。这个方式让老周解决了一部分的库存,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也让他对新一轮的春耕充满信心。看着一派繁忙的备耕景象,周华官笑着向记者介绍道:“现在工人大部分返岗了,我们也都做好了防护,复合肥等物资也都陆续运抵,很多种苗下地,长势良好,看着疫情一步步控制住,我更有信心了。”
“最近又有冷空气来袭,大家要准备一些防寒防冻措施了。”2月27日,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深入琅岐田间地头,开展线下的生产指导。连日来,这样的情景在琅岐镇各大蔬菜重点产区随处可见,8名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特派员奔赴田间地头,为基地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此外,农技人员还充分利用微信群,搭建起线上与农户沟通交流的平台,农技人员每天会在微信群内推送各种农业生产信息,线上对农户进行科学春耕指导。
为进一步宣传落实相关惠农政策,提高该区蔬菜生产的应急供应能力,区农业农村局还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宣传、解读我区支持“菜篮子”稳产保供的政策措施,引导菜农加快发展速生蔬菜、早春蔬菜生产,保障蔬菜均衡供应。同时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行源头快检,确保问题产品不流出基地。
据了解,目前我区4100亩、200吨粮食生产任务和5000亩春季蔬菜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村。全区在田蔬菜面积4100亩,其中叶菜类2100亩、白菜类300亩、根茎类500亩、葱蒜类200亩、其他蔬菜类1000亩,蔬菜生产稳定,基本满足市场需求。此外,我区已储备肥料60吨,有机肥2000吨,以及充足的种子、农膜等物资保障春耕生产。
而在琅岐岛的另一头,云龙村的滩涂上,村民们拿着海耙子、铲子等工具,脚穿塑料靴,在卖力地劳作着,似乎与蓝天和滩涂融为一体。“在家憋闷了这么久,出来干活心里都觉得高兴。我们最近要下蛏苗,首先要先挖好一个个半米深的小坑,要疏密有致,不宜过密或过疏。”村民老杨告诉记者。老杨是村里养蛏大户叶华双雇的帮忙下蛏苗的工人,云龙村内,家家户户或多或少,基本都有养蛏,而57岁的叶华双更是村内数一数二的养蛏大户,在云龙村滩涂上,他拥有80多亩的滩涂面积用于养蛏,年产蛏子达3000多担。
“本来从1月份也就是年前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下第一批蛏苗,然后在正月十五左右下第二批,但今年由于疫情的管控,我们全村的蛏苗培育工作都推迟了两个月,近日疫情渐渐稳定,我们才开始着手工作。”叶华双告诉记者,每年下蛏苗,他都要雇四十几个工人,忙活十几天才能完成。考虑到疫情虽然渐渐稳定,但人群聚集还是不好,他就让工人分批分时间段去工作。“很顺利,再过几天,蛏苗就要下完了。等到蛏子成熟,相信疫情也就过去了,大家的生活也就恢复正常了,希望能把最好的天然蛏子送到市民们的餐桌上。”看着滩涂上一派繁忙的景象,叶华双黝黑的脸上写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