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闽安古镇的藤牌舞

http://www.mwnews.cn  2013-03-13 13:10:19   来源:海峡时报    【字号

  闽安古镇的藤牌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闽安村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比肩于福建闽南及台湾岛的藤牌舞,可谓异曲同工,更富特色。闽安藤牌阵法作为清代闽安水师军训与作战的法宝,早已载入国家级馆藏文献。

  闽安藤牌舞的发明者是闽安水师将领韩尚亮。练兵之际,韩将军发现闽安山地长满茂密的藤条,藤条生长在老虎经常出没的地方,俗称老虎藤。许多军士用大刀砍下,扎成圆形藤牌,仿照盾牌用途,当作抵挡对方攻击的一种娱乐。韩将军因势利导,利用老虎藤异常坚韧、扎成藤牌可防可攻的优点,将战士们练兵空隙的藤牌对打娱乐,精心改良、总结提高,演化成藤牌阵法,列为军事训练课目。如今半山坑墩等地留下的“韩界”界石,就是当年韩将军为保护老虎藤资源,严格禁止乱伐藤条所立。

  清代闽安水师的藤牌对械,一直延续至清末,为保卫福建海疆和省城福州,作出重大贡献。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十一日,《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折》记载:“闽安左右各营以及复阅金门湄洲暨本标中左右前后等营营伍官兵,弓枪抬炮射箭打靶藤牌对械,杂技演武合操水陆阵势。”同年十一月二十日,《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析》又记载:“乘风南下校阅闽安左右两营,闽安左右铜山等营陆操阵势联络藤牌对械,跳舞趋捷,弓箭枪炮中靶亦多。”

  闽安藤牌舞经过二百多年充实演练,经过福建沿海与台湾水师共同交流切磋,更加炉火纯青、技艺高强,藤牌对械或阵法,统称藤牌舞。藤牌阵法特别在抵御英国的鸦片战争保卫战、抵抗法国的马江海战保卫战和抗击日本的闽江口保卫战中,都发挥出战斗威力。闽安老者谈论藤牌杀敌场面,总是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藤牌操练的优点是军民皆宜,人人可以上阵。军民的鱼水关系,使藤牌舞很快流传民间。

  每逢元宵庙会,闽安各庙都把藤牌舞列为重头戏,各庙由水师官兵与当地民众出演的藤牌舞,出神入化。藤牌舞分为四节二十四种不同套路,即刚健又灵巧,动如飞燕、静若座钟,那种上下左右前后腾跃翻转,让人大开眼界、撼人心魄。藤牌舞队伍人数不定,那整齐步伐、威武雄壮的阵势,那节奏动听的战鼓催阵声与震天的喊杀声,尤其表演达到人牌合一境界,现场感受相当美妙。藤牌舞充满英勇无畏的杀敌气概,富有爱国守疆的精神魅力。观看藤牌舞,一股爱国力量和中国人的血气,会从胸中提升。

  本报通讯员 杨成和 林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