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人物 >> 正文

我与马尾共成长

http://www.mwnews.cn  2018-08-21 23:46:42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本报记者 李硕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成立伊始便集聚一大批外资、合资企业,也虹吸般聚集来数万名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见证着开发区一天天发展壮大,并与马尾一道茁壮成长。来自四川的“打工妹”赵容,便是他们当中的一员。编者

  “大家快点准备食材,客人一会就来了,不新鲜的死鱼还是按照往常留下来,不能给客人吃!”8月28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天府餐厅采访时,赵容正催促着员工们。“怎么能不着急呢?”每天饭时客人那么多,早上5点开始,拉菜、送菜、准备配料,一直要忙到下午才能喘口气。说这话的便是天府餐厅老板赵容,凭着老实本分的经营,拥有了很多回头客。聊起刚到马尾打工时的日子,赵容打开了话匣子。

  1990年是令赵容难忘的一年,那一年她18岁,那一年她从四川射洪县老家来到了陌生马尾,成为开发区第一批外来“打工妹”中的一员。“当时来到马尾,是舅舅介绍我去中外合资的川隆纺织厂做工人,如果在家里纺织厂一个月仅仅75块钱,而到马尾来却是125块,这多赚的50块钱对于我这种家里有五个姐妹的农村家庭孩子来说,太有吸引力了。”赵容告诉记者。到了马尾工作,赵容不怕吃苦受累努力工作,因为她知道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家里很困难,弟弟妹妹等他寄钱回家供他们念书呢。赵容说:马尾给她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建房子,令她没想到的是,晚上人会像潮水般退去,夜里的马尾竟然会像大山里那般静谧,并不是她想象中沿海开发区那般热闹繁华的样子。但她顾不得这些了,在工厂里赚的钱还远远不够一家人的日常生活。“那时候每天下班后我就去原来渔业公司旁边的一家“卡拉OK”打工做服务员,给他们收收果皮、端端菜,赚一点外快补贴家用。”

  1993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进深水区,大江南北掀起一阵创业潮,身边总有一些朋友在“试水”,赵容心里也掀起了涟漪。穷则思变,这个四川姑娘有了创业的想法。“我当时看着马尾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家川菜馆,我便琢磨着开一家。可是我连削土豆都弄不好,后来我就找了一位在附近做饭的同乡阿姨聊,她说姑娘你想开饭店我给你当厨师。”赵容回忆说。在同乡的鼓励下,赵容毅然辞去了纺织厂的工作,自己当起了老板,开了一家仅十多平方米的“天府餐厅”。提起当时的娱乐生活,赵容告诉记者:“那时候没有电视,只能偶尔到上岐电影院去看看当时挺流行的动作片,这也是唯一的娱乐方式。大家坐在室外一起看一个大银幕。现在的影院里卖的东西很多,我有空会去看看,五光十色包装精美各式各样的食品,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的浓香……而那时的电影院,除了冰棒什么都没有。”

  1995年,随着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也越来越多,眼看着川菜馆的生意越做越好,新的问题又来了。“餐厅的面积太小了,很多回头客排队吃饭都排不上,当时也赚了一些钱,我想是时候扩大规模了。”赵容说。于是赵容将店面搬到了现如今正荣财富中心的位置,面积也由原来的10多平方扩大到了50平方米。也是这一年,赵容在父母的介绍下找到了与自己携手相伴一生的人。“当时我老公在乡下教书,他看到我在马尾发展得这么好,就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陪我来马尾共同创业。那时候租不起房子,每天就住在店里的竹席凳子上,直到1997年我们的孩子出生才出去租房子住。”

  1999年,在赵容的努力下,餐馆的单子接不过来,特别是五一、元旦,更是要提前一个月预定,赵容又将店面扩张,这次是从50平方米扩到了100余平方米。

  2004年,赵容做了几年生意腰包慢慢鼓起来了,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在丈夫的鼓励下,他们在罗建新村买了一套住宅,一家人将户口落在了马尾,成为了真正的“新马尾人”。“罗建新村是我们买的第一套房子,现在我们在尚层建筑又买了一套。如今生活好了孩子也上了大学了,我想回成都给孩子再买一套,但是他不肯,他说同学老师都在这里,也适应了这边的生活了,他是土生土长的马尾人。”赵容笑着说。

  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如今,赵容的“天府餐厅”店面已经是600多平方米的大餐厅了,提起在马尾的生活,赵容十分满足地说:“现在的马尾可不比以前了,富足已是生活常态,天马山公园修的多好啊,周末我就去走走,想出门公交车也方便,道路也修得越来越好了。我当时选择在这里奋斗,真是正确的选择,可以说,我是与马尾共成长。马尾这座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脚步天天都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今天的马尾有时真的让我感叹,她变得那么美妙,变得那么宜人。”赵容陶醉在自己的故事里,更是陶醉在第二故乡——马尾的发展变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