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理财 >> 正文

理财产品代销乱象丛生 你中招没?

http://www.mwnews.cn  2013-07-20 11:28:22   来源:搜狐    【字号

  前几天,记者路过某银行门口,收到路边发单员的一张传单,一张轻薄的纸上密密麻麻写满各类高端理财产品信息,标明产品名字、预期收益、产品投向等等产品要素,记者惊讶于100万起卖理财产品居然会这样在大街上进行公开叫卖。

  后来了解到,此类街边传单式销售采用广撒网的模式,所谓销售人员往往0底薪高提成,其就职的公司多半是空壳,一般挂靠一些大型的销售机构,找到客户后为其介绍产品,中间收取一定的手续费,颇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意味。

  平时身边朋友也不断受到所谓高端理财产品投资建议的陌生电话,声称为国企背景或者有官方背景企业担保,产品收益较为确定等等;在一些地铁出口处和超市门口,也可以见到公开销售理财产品的摊位,一些高端理财产品甚至达到年化12%的收益率;而通过互联网公开销售信托以及有限合伙私募产品,标明各类产品元素甚至承诺收益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相关法规规定合格投资者制度,即非公开募集基金只能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合格投资者应达到规定的收入水平或者资产规模,具备一定的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合格投资者累计不得超过200人。而上述销售行为,特别是100万起售的高端理财产品显然已经涉嫌违反此项规定,同时也涉嫌违法宣传。

  事实上,近些年来市场中发生多项投资者受害受骗事件。例如华夏银行员工飞单风波、交通银行“至尊18号”理财产品风波、国永基金涉嫌“伪PE”传销等等,受害者动辄损失数十万,并且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

  即便代表着独立、客观的基金销售机构也存在诸多猫腻,如果销售机构与理财产品提供方的返点没有谈拢,往往会以风控比较严格来拒绝,而销售费用一旦加码,风控就不是问题,这部分费用进入了销售机构腰包,投资者却不会因此得到任何好处,反而增加风险。

  国内某些发展较快的第三方销售渠道,主要扩张模式是通过银行客户经理飞单,然而一旦联系到客户,会绕过客户经理,将给客户经理的返点直接返给客户,以此来诱惑客户购买理财产品。

  有时也可能是销售渠道自身对市场的判断能力,例如对市场过于乐观的判断,之后股市大跌而导致所销售的阳光私募大量亏损。同时一些第三方销售渠道也存在着议价能力不足的问题,例如好的产品基本上都被信托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或者直销分销掉,剩下的都是质量并不高的产品才会被代销,其风险也会相应大一些。

  此外,一些基金销售机构目前并不满足于仅仅作为下游销售渠道,开始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然而一旦参与到产品设计和销售中,必然会导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事情发生,所谓的严格风控也就成了一道弱不禁风的墙。

  乱象丛生,怎么办?笔者认为,一方面监管层要加强对灰色销售地带的清理,规范销售中介本身的销售行为。不过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互联网基金概念渐热之时,如何既能满足受众需求,又符合合格投资者制度,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另一方面,投资者应选择一些品牌较好的基金销售机构,尽量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基金产品,同时不妨货比三家,寻求多途径信息源,以防止被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