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马尾生活 >> 正文

马尾冬至习俗——搓“(米时)”

http://www.mwnews.cn  2019-12-19 12:28:11      【字号

  ○海韵

马尾冬至习俗——搓“(米时)”

  马尾人把冬至也称为“冬节”,在冬至前夜,全家围坐搓“米时”(一个字,左米、右时),福州话又称为“搓xi”,和“细”同音,有着团圆、孝顺之意。一家人团聚,一起搓,有点像是除夕夜的团圆味道。

  在冬至前两天,我们就要把糯米洗净,放在水桶里泡胀,到了第二天到磨浆店加工成米浆,以前是用推石磨方式,把浸泡好的米磨成浆,现在一般都改为机械加工。磨好的糯米浆用布口袋装起来,捆好,吊在阳台的挂钩上,这就叫吊浆。滤掉一些水份后,把糯米粉放在不锈钢盆子里,不断揉搓,在揉的过程中要适当加点温水,直到揉成有弹性的糯米团为止。现在市场上都有现成的卖,不过,为了有仪式感等因素,常有人还是亲自制作,这是一个繁复的过程,但挺有味道的。接着制作裹粉,有点像做粉蒸肉。但这个粉有讲究,得用黄豆磨成细粉,然后加入炒熟的黑白芝麻和红糖搅匀备用。

  在冬至前一天晚上,全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桌子周围动手搓“米时”。用双手把糯米团搓成像实心小丸子,还有搓成像汤圆的大丸子。边搓边唱童谣,歌词虽似戏谑,但多寓有添丁、发家和增寿之意:“搓细其搓搓,年年节节高,大人添福寿,伲仔岁数多”;还有一首“搓细其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有老婆,依弟单身哥”。关于后一首童谣,在福州这一带还留传有这样一个福州南港版的“笊篱叔”轶事。

  从前,福州南港有个年轻的单身哥,见嫂子长得俊,常对她动手动脚,被嫂子训斥后,仍恶习难改。某年冬至早上,嫂子很早就起床在灶前搓“米时”,单身哥在灶下一边烧火,一边唱道:“搓细其搓搓,依奶疼依哥,依哥有老婆,依弟单身哥。”原来,这单身哥父母早丧,孩提时,嫂嫂对他疼爱有加,夜间让他和亲生儿子睡在一起。在他十岁时,哥哥病故,是嫂子一手将他拉扯长大的。昔时“长兄为父,长嫂为母”。聪明的依嫂听音知意。依叔今天唱此歌是在埋怨她,不给他娶亲,她便眼睛一亮,答唱回他:“叔你单身乃有因,嫂有为你讲婚姻,是你嫌三又弃四,一心只想依嫂身。”一针见血地道出他单身的原因。单身哥听了依嫂的尾句唱词,以为依嫂同意他动手动脚,就走到依嫂跟前伸手欲对她非礼,气得依嫂抓起笊篱从锅边捞起半熟的“米时”往他头上倒。狼狈的单身哥既吃不到“米时”,又受了依嫂一番奚落。从此,“笊篱叔”的轶事在街坊邻里传开了,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

  等一家人搓出大小粉丸,摆在桌子上,桌子当中放一粒福桔,讨吉利的意思。

  冬至当日早上,锅里放水烧开了,把前天晚上搓好的小粉丸轻轻放入锅中。过会儿用一个木质的长柄圆勺,慢慢拨动小粉丸,不时要加点冷水,一锅小粉丸煮熟后便会浮起,上下翻滚,甚是热闹。等熟了后,取小碗盛上,加一点红糖,放在供桌上。

  接着煮大粉丸,将煮熟浮起的大粉丸捞起,放入那个特制的裹粉里,逐个搅拌之,或端起容器摇滚之,使圆团均匀地沾上粉。

  裹好粉后,糯米香与黄豆香扑鼻而来,就成了马尾人口中的“米时”。

  说起“米时”,坊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男子叫郑天锡,从东海驾船回家,船遇风浪在一个小岛上避风,被岛上母猩猩掳去成亲,育成一子,后遇东风驾船携子逃回。猩猩大悲,寻子哀恸。子知母喜糯香,遂在冬至日,以糯米制为团,外裹黄豆粉,黑白芝麻和糖,贴于门上,母寻香找到,与子团聚。此孝行,人人皆足称道,人们为此纪念之而成搓“米时”习俗。

  将裹好粉的“米时”取出摆盘,一圈圈、一层层地叠放,这样既不会粘连,又好看,再把摆满“米时”的盘子也端到供桌上。

  点上香烛,祭天地,祭神明、祭祖宗……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祭祀完后,一家围坐一起,共同品尝这一甜香细腻的马尾传统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