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mwnews@sina.com
设为首页 点击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 马尾新闻网 >> 文化 >> 正文

青山深处,我只愿长长久久地怀念你

——寻访琅岐红军游击队革命遗址

http://www.mwnews.cn  2018-11-06 10:36:32      【字号

  ○章盈旖 王晓霞

  琅岐镇上岐村是著名的闽东红军游击队革命活动的根据地。10月29日,笔者慕名而来,在上岐“百岁红军”江达霖的儿子江典诚的带领下,寻访这个承载着革命先烈意志的历史遗存。

  琅岐镇上岐革命根据地行政村,是琅岐岛最早的地下游击队诞生地,也是最早组建中共党支部和最早被列入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在这里,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用鲜血染红了这片大地,共同谱写了壮丽诗篇。

  在上岐的鳌山公园内,刻有“江涛同志永垂不朽”描金大字的江涛烈士纪念碑巍然伫立。“江涛参加革命的时候才17岁,18岁就正式入了党,当时在福州将工人运动搞得有声有色,成为福州地区工人运动的领导者。”江涛烈士纪念馆讲解老师朱立仪说。1932年7、8月间,江涛和闽东地下党、红军游击队同志一起回到上岐,发动贫苦农民开展革命斗争,并发动起江达霖、陈春海等10余人参加红军游击队。同时,江涛还以共青团福州市委委员身份,介绍江存瑗、江存育等青年入团,发展团员,创建共青团琅岐支部,播种革命火种,加强琅岐游击队的政治力量,不断壮大革命队伍,其间出现了一批诸如江达霖、江存良、江存法等优秀的红军游击队战士。

  从减租反霸斗争到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当时江涛带领下的琅岐红军游击队,经常出没于上岐鳌头山、将军道、必达里、雁行洲草楼一带,一边领导琅岐贫苦农民坚持和土匪、海匪、日伪军等敌人作斗争,一边发展游击队员,扩大革命队伍。

  在江典诚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了闽东红军游击队革命活动遗址——必达里。必达里原来是一座清代民居,在上岐鳌山南麓旗下脚巡海将军庙斜对面,现为上岐农旗村翻身路72号。这座古民居上的小阁楼,就是在革命战争时期江涛多次回到家乡琅岐,召集闽东地下党、红军游击队员神秘开会的秘密地点,由此必达里也成为红军游击队革命活动的据点。江典诚介绍:“必达里四通八达,彼时门前有将军道渡口码头,房屋里还养了几只狗,可以看门护院。每当红军游击队在这里秘密活动或是在小阁楼开会,敌人来围剿时,狗就会大叫发出警报,红军游击队能从容不迫地从暗门撤退到门前将军道渡口码头,乘船而去,使敌人很难抓捕。”

  1933年12月,经中共连(江)、罗(源)县委批准,琅岐红军赤卫队成立。江国荣与江达霖在琅岐发展游击队员。彼时,住在必达里附近的陈起灿、陈起线、江典尧、江达梓、江达远、江骨骨等20多位贫苦农民毅然参加了革命,必达里古民居顺势成为其联络点。在这些人之中,江达梓、江达远、江骨骨是江达霖的同胞兄弟。一家四兄弟先后参加红军地下游击队,起初母亲董雪金并不能理解。兄弟四人日间种田,夜间离家活动,加上年青时的江达霖,在暗地里常把家里谷粮和晒干的贵草变卖后的钱,用于资助游击队员们作路费,董雪金甚至认为自己儿子不务正业,家里养了乱花钱的“败仔”。后来慢慢有所了解,董雪金开始主动承担起地下游击队员开秘密会议时放哨的工作。彼时从连江、罗源等闽东地方来琅岐的地下游击队,在必达里院内小阁楼上开会、传递情报时,为防止国民党保安队的突然袭击。董雪金特地守在必达里北门墙边,手提萝筐,假作逢补衣服,看路面是否有陌生人往来。一有动静,她立即进到厨房以丢响铁锅为暗号,及时通风传讯,让正在秘密开会的地下游击队,立即安全疏散。

  红军战士江达霖的妻子陈水英常常变卖自己的家当,3元5元,都塞给琅岐红军战士和地下游击队作路费。遇上暴风雨,陈水英常为从连江、罗源等地经 头过江来琅岐的战士烧煮姜汤防寒保暖,有时以割稻子、插秧z为名,为个别来琅岐的游击队员提供食宿。在那个自己都吃不饱的年代,这些积极的帮助和温暖的支持,让江国荣等革命老前辈们在许多年后回顾仍倍觉温馨。

  1941年5月6日,时任周宁县委书记江涛被敌人杀害于周宁七步村。1942年初,江国荣、江达霖、林春俤等一批失散红军游击队回到琅岐,会同琅岐陈起灿、陈起仙等30多位革命同志重燃战火,开展抗日战争宣传活动。琅岐地下党闽海特支领导人江存法,在上岐雁行洲阻击海匪翁声河,日军特务张吉超的战斗中,为掩护县委委员郑秋江、区委书记林正同志安全转移而不幸牺牲。直到解放战争,琅岐游击队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8月17日解放了琅岐岛。

  如今,鳌山静静地凝视着过往的人们,欢声,笑语。历史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琅岐革命先烈的故事在这里结束,但他们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