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知易行难,破局之钥何在?
http://www.mwnews.cn 2018-08-27 19:03:45 来源:马尾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章盈旖 文/图
日前,福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召开,就城乡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开展专题询问。同时,《福建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列入今年的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近日市政府下发了《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通过3年努力,在我市逐步完成从试点到全面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那么,我区目前的垃圾分类现状又是如何呢?
据了解,去年9月起,我区在中佳蓝湾和师大二附小家属楼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引入二维码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用积分制的方式鼓励居民主动参与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来,目前在试点小区已取得一定成效。
垃圾混放混运现象仍普遍存在
近日,记者走访了马尾多个小区,发现居民在垃圾处理上,更多实行“一锅倒”,街道小区内的分类垃圾桶所起效用不大。
海西提6号楼下的垃圾区域,两旁放置着十个垃圾桶,桶身上依稀还可辨认“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字样。在垃圾桶一边,则堆放着一堆快递纸盒、装修建筑材料、废旧木料等。
站在一米开外,一位刚下楼的女孩将一袋厨余垃圾抛进了“可回收”垃圾桶。“这块垃圾区域平时清理不干净,垃圾桶旁边常常有黑色不明污渍,我们根本不敢靠近。”记者在标着“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中看到,桶里装的是废纸、塑料瓶、食物残渣、垃圾袋的混合体。为什么不按要求分类扔垃圾呢?“刚开始也认真分类,后来发现也没人管,大家都是看哪个方便丢,就扔哪了。”
8月27日,在建星路上记者看到,一个男孩将一袋未喝完的豆浆扔进了标着“干垃圾”字样的垃圾桶中。负责该路段卫生清洁的环卫工胡翠英表示:“垃圾桶里都是混杂物、果皮菜叶、废纸、塑料瓶等什么都有,工作量还是挺大的。”
走访中,多数市民表示,垃圾分类操作存在实际困难。“在家里客厅垃圾和厨余垃圾分的清,扔的时候一定是打包到一个袋子里一起扔掉,也就不会特意分开了。”年轻妈妈张文娟告诉记者,“我们对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的界定也不是特别清晰,尤其是废旧电池,和这些湿垃圾混在一起十分有害,像电池之类的有害垃圾如果可以专门设置一个回收点,哪怕远一点,我也是会去扔的。”
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要循序渐进
每天傍晚,环卫工人们会将垃圾桶拉到路边,集中摆放后,将这些垃圾桶里的垃圾都倒入压缩垃圾车里,压缩车再将垃圾运往附近的垃圾中转站。“倾倒过程中,垃圾本身发出的臭味不说,像厨余垃圾的水汁还会滴落,造成路面污染。”环卫工胡翠英说。
据悉,福州正在改变这种垃圾转运模式,推行垃圾“桶装直运”,鼓楼、台江都已陆续开展。区环卫处副主任陈忠秋表示,目前仍在积极探索国内先进省市的经验,诸如“桶装直运”等方式,也将在未来逐步推动。今年即将在罗星街道片区选取15个住宅区推进智能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垃圾分类工作的痛难点在于将居民多年来的习惯和意识转变过来,这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引进专业的垃圾分类处理公司是第一步,此外,加强宣传引导、完善设施服务等方面工作要多手齐抓,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孩子的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
市民陈闽告诉7岁的儿子:“这个矿泉水瓶子要放到可回收垃圾桶里,清洁工叔叔会把它们捡起来回收。”他认为,垃圾分类回收以身作则,哪怕是一张纸巾、一个瓶子……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起孩子“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意识。
“虽然很难,但是我们看得到希望,未来的马尾会是最美的家。”陈忠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