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这位大哥专捅马蜂窝 五年端掉数百个
http://www.mwnews.cn 2019-09-23 16:43:08 【字号 大 中 小】
记者 王晓霞
“你捅了马蜂窝!”生活中,我们常用它来形容给自己找麻烦。可在马尾快安,来自云南的雷思文却义务帮忙灭蜂,专捅干扰居民生活的马蜂窝。爬高楼、上大树,义务帮周边小区居民消除这一生活中的大烦恼,5年间累计摘除蜂巢数百个。
夏、秋两季是马蜂繁衍的旺季,自入夏以来,便进入了一个“蜂狂”的时期,马尾辖区内不少小区成了马蜂“安营扎寨”的据点,扰人事件时有发生,而雷思文的电话成了“捅马蜂窝”热线,在快安片区,他是小有名气的“捅马蜂窝达人”。
其实,雷思文并不是专门做这行的,5年前也是一场机缘巧合,让,让雷思文走上了义务补蜂的道路。保利物业公司的项目总监赵广东与雷思文是多年的好友,赵广东所管理的小区一到夏季就经常有居民反应小区内这有马蜂窝,那有马蜂窝,居民不胜其烦,有些马蜂窝搭建在公共区域,较为隐蔽的地方,人不经意经过就有被蛰的风险,“我知道他会抓,而且以前干过一段时间的空调安装员,也不会恐高,就叫他帮忙。”没想到,就这么一次机缘巧合的帮忙,让雷思文的“一战成名”。
由于雷思文从事的是房地产中介行业,与周边小区的物业都非常的熟悉,周边小区都知道这么一位捕蜂达人。“今年,光名郡小区我就端了十几个了,马蜂是杂食性的,小区里绿化的较多,马蜂的食物来源也比较多,所以他们都喜欢在小区里‘安家’,再加上他们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一窝只要剩下那一几只,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能搭一个新的巢穴。”
生活中,我们常用“捅了马蜂窝”,来形容给自己找了麻烦事。“10只马蜂蜇死一只牛”,这可不是耸人听闻。在义务灭蜂时,雷思文吃了不少苦头。
就在上个月,名郡小区8号楼605的业主内心十分焦灼,在他们卧室的窗挂着一个马蜂窝,吓得605业主和楼上楼下几家住户,白天不敢开门窗,晚上不敢开灯。这次名郡的物业依然给雷思文打来了电话,雷思文二话不说,当晚就到业主家中察看马蜂窝的情况,“这个马蜂窝的体积比较大了,我通过隔壁住户的窗户察看,发现这个马蜂窝最初是从605业主窗户上方的外墙开始搭建的,业主没发现,才导致后来马蜂窝迅速壮大。”
第二天晚上9点,雷思文穿上自己淘宝上100多块买来的防护服,腰上系上安全绳,爬出了窗外,由于外部是悬空的,手使不上力,套袋套到一半的时候惊扰了马蜂,“当时,马蜂一下就飞出来了,竟然把我这个厚厚的橡胶防护服蛰穿,叮在了我左手手腕的地方给蛰了,手一下就火辣辣的,但还是要把马蜂窝取下来。”雷思文忍着痛,将整个马蜂窝套路袋中处理好,然后回到房内,开灯,将飞出的马蜂引进屋内,再用杀虫剂快速喷杀,这才算彻底扑灭,“原本如果套袋顺利的话,很快能结束,那天晚上却花了一个多小时。”
雷思文被蛰过的手腕中了好几天,“我这还算好的了,有的体制不好的人,被蛰了伤口还会溃烂,更甚至休克。”雷思文指着差不多好了的伤口笑着说,“小的时候被蛰了就拿一盆盐水放在床旁边,手就放里面,别说还真有效果,现在要是热辣地难受就用肥皂水,也特别有效。”
刚开始灭杀马蜂的时候,雷思文并没有什么防护工具,身上穿冬天的厚大衣,手上套上洗碗用的橡胶手套,头上带个摩托车头盔最多再加个塑料袋围住脖子。“去年,在香郡小区看到消防员过来灭杀过一次马蜂窝,当时我也在,我在那看了好久,就想学学消防员看怎么处理,后来我跑去跟他们交流,一摸他们身上的防护服,料子可厚了,一问才知道他们身上的防护服造价要一万多块。”受消防员的启发,今年雷思文在淘宝上购置了一件一百多块的防护服,他觉得用得也很顺手,上个月穿这套防护服被蛰以后,雷思文又想了办法在衣服内多穿一层手套,防止被蛰。
工具虽简单,但雷思文义务助人的心思可不简单。前几天,名郡小区8号楼605的业主给雷思文送来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我们想说给一些钱酬谢,他都不肯要,被蜇伤了,我们说要出医药费,他也不肯收,我们只好做面锦旗过来,真的很感谢他。”